志愿者为社区居民义务理发
文图/本报通讯员胡培丽
位于榆阳区长虹路社区的孟阳巷,虽然是一条小巷子,却让人感觉十分温馨:小巷经过整修、硬化,面貌焕然一新。电子门、监控设备、消防器材等设备一应俱全,让居民感到分外安全。
孟阳巷的治理只是榆阳区驼峰路街道推进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该街道位于榆林城区东郊,辖区集中了大片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基础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差,各种治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日益显现。对此,该街道以“办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和“点亮每一个服务盲点”为着力点,创新“五微党建”模式,整合微力量、划分微网格、搭建微课堂、推动微改造、完成微心愿,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社区每一处“神经末梢”,汇聚起基层社会治理“大能量”。
整合“微力量”
——筑牢治理堡垒
该街道依托“组织+”“书记+” “平台+”整合力量,充分发挥“双考双评双报到”工作机制作用,将辖区20余个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构建“大党委”格局。
设立书记工作室,通过结对带教、专题培训、交流互动、总结经验、督导指导等方式,发挥“领头雁”作用。同时,社区书记、主任轮流坐岗为前来办理业务的居民答疑解惑,提升服务效率。将社区党员、热心居民、志愿者、专业社工、等“微力量”聚合起来组成42支志愿服务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划分“微网格”
——做好民生答卷
该街道通过全区域覆盖、全人员进入、全要素服务,推动城市化精细管理。社区居民有诉求,相关职能部门响应报到,多方联动,问题得到迅速解决,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望湖路社区全科网格员郭梅芬,在走访中发现长虹北路有一家小卖部没有配备灭火器,她立即拍照,上传至全科网格信息系统,同时网格内的消防协管员上门处理。“以往发现的问题要一级一级上报给主管部门,再派人下来处置,有时还出现权责不清,没人管的问题。”郭梅芬说,“‘微网格’打破了社区工作人员单打独斗处理问题的局面,现在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下沉到网格,一呼就应。”
推行“微治理”
——构建共治格局
“社区是一个城市服务工作的最小单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落脚点。我们的工作就是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件小事,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驼峰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谢斌如是说。
该街道辖区内金华路社区的方圆化工小区建成于2006年,一直没有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给居民带来很多困扰。“过去巷子两边停满车,进出极不方便。地下管网堵塞严重,经常积水……”许多居民回忆起过去的方圆化工小区这样说道。
对此,该街道推动方圆化工小区“微改造”,广泛收集居民意愿,重点聚焦在强化服务功能、交通整治、环境提升等居民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上。从7月开始,金华路社区对方圆化工小区先后进行墙体粉刷、小区公共设施检修,并对活动室、健身场地、健身设施、绿化区域等进行规划改造。
创新“微活动”
——倡导健康生活
该街道不断创新“微活动”,组织生活“党味浓”,活动参与“范围广”,活动形式“有新意”。以“老师在身边”活动,鼓励社区居民自荐、辖区单位推荐能人等方式,挖掘辖区内的学者、专家、技能达人等自有资源,推动“守望邻里·乐享学堂”服务项目,每周定期开设“院落党课”“书法学习班”“老年舞蹈班”,惠及群众500余人。
同时,发挥年轻党员力量,组织开展“青少年成长教育影视展播”“法律法规知识讲座”“道德讲堂”“文艺汇演”等喜闻乐见的“微活动”,引导居民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圆梦“微心愿”
——完善服务体系
“你的心头愿,我的心上事”。该街道推行“党建+微心愿”,建立微心愿墙和党员亮身份进门“听你说愿望”,联合“双考双评双报到”单位,确定基础设施类、文化引领类、服务群众类等六大类服务项目,将居民的需求变成服务的内容。
畅通“社区救助机制”“社区关爱机制”“社区再就业服务机制”,形成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联动、社会捐助与民政救助结合、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群众共参与的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让服务更有温度。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李园园报道日前,笔者从市国资委获悉,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基本完成摸底工作,为2021年1月1日起全面实现国有...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