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炜
人均地表水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和榆林市1092万亩耕地中旱地超920万亩的实际状况,决定了旱作农业是榆林农业的根本生产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节水增效的智能滴灌就如同为榆林农业现代化量身定制的“推动器”。
但和很多新技术出现初期一样,要想在短时间内让更多人认识并接受和使用这样一项新事物,记者认为,核心还是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财政资金导向性作用的发挥,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推动。
比如,我们可以在现有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占补平衡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入对智能滴灌设施和技术的相关要求,将智能滴灌镶嵌在土地开发整理这个农业生产的源头。再比如,还可以通过农业用水阶梯水价的设置和实施,倒逼那些现有采用喷灌及普通滴灌方式的农业经营者升级“进化”;还有,也可以对土地流转与整合达到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或合作社给予智能滴灌建设资金的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建设初期资金投入多、压力大的问题,之后可约定一定年限分期或是一次性归还本金,实现财政资金滚动、高效利用的同时,反过来推动土地流转与整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新闻推荐
榆林市召开物业市场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和房地产市场监管推进会,李博强调以强烈的为民情怀,解决好事关居民生活的紧要问题
本报记者高苗报道7月24日,榆林市物业服务市场专项治理、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和房地产市场监管推进会召开。市委常委、常...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