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弘建故居格局不凡
老宅里居民在劳作
大门处的屏风门上悬挂着“大夫第”牌匾
第二进大屋有多块牌匾
从玉林市前锋纺织厂的原址走出来,记者在吴屋寨居民翁芳的带领下,绕过几条小巷,来到了位于攀龙里198号的吴弘建故居。这座建于清朝的古建筑,硬山顶砖木结构,三进两廊,每进三开间,占地面积368平方米。故居内不仅屋内脊饰、壁画内容丰富,是玉林市文物保护点,更因为吴弘建是清朝举人,以及故居里多块不同凡响的牌匾,承载着吴屋寨家族荣光,也为玉林、为这座城市烙上了有迹可循的科举文化印记。
三进两廊设计,格局不凡
站在吴弘建故居前面,首先看到的是一面影壁墙。影壁墙朝街道一面正中写着“吴屋寨”几个字,墙的左右两边是一幅对联:龙腾勃海日,凤舞延陵春。而朝着故居的一面,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福”字。左右两边同样是一幅对联:系接延陵,基开梅里。
故居门前左右两边布置着一对石鼓,上面有狮头,下方石墩还雕刻着鲜花绿叶。“在封建等级的年代,无功名者门前是不可立‘鼓’的。”吴屋寨一位老人说。这也足见故居原主人的显赫身份。
故居门口悬挂着一块“文魁”牌匾,黄字红底,显得格外醒目。门前有对联一幅:延陵世胄,梅里家风。门口两边的门礅保存得完完整整,上面雕刻着铜钱的图案清晰如初。门槛高约20厘米,使用的还是原来的木板。前台的台阶为青石,呈长方形,大部分保存得比较完整。
进入大门之后,是一块大大的屏风门,上面的牌匾写着“大夫第”几个金黄大字,两边是两条金黄色的飞龙。右边是一幅“圣旨”,上面详述了“圣旨”的内容,落款日期为:光绪二年七月初四。左边则是摘自州志关于建这座古宅的先祖的从官经历。屏风中间两个小窗,其中的图案像一个繁体的“寿”字。在风刀霜剑的侵蚀后,屏风门早已光华不再,但木质仍显坚韧,蕴含着一种雅致和朴素的历史质感。在屏风的背面,还挂着写有“共固金城”四字的牌匾。
走过屏风门,会看到整座故居的大致轮廊,共三进,还有两条横廊。每进三开间,大宅均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小青瓦、青砖墙。正脊、垂脊皆用灰砂堆塑缠枝蔓草、松石、吻兽、缠枝莲、牡丹花、蟠桃等吉祥纹饰。尽管这些纹饰已不复当年的光华亮丽,被镌刻上了岁月的痕迹,但仍显明朗、素雅。
多块牌匾
记载着家族荣光
从大宅的屏风左边进去,最显眼的是上面悬挂写着“进士”二字的牌匾,青底白字。第二进大屋有一扇大大的屏风门,屏风门上边开了四个小窗,左右各两个,为木格子构成的图案。图案构造简单,空出的地方却隐约构成了一些吉祥的汉字,像其中的一个小窗空出来的地方,就有点像“双喜”的形状。屏风门下边的门板上,则雕着鲜花等图案,雕刻精美,富含诗意。
进入第二进大宅后,这里还保存着多块牌匾,分别为咸丰四年(1854年)从九议叙六品吴元华立的“承德第”匾、“福寿齐眉”匾及同治、光绪年间鎏金赐封诰命匾5块。再加上悬挂在门口的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加一级军功纪录二次又纪录七次金鉷为雍正十三年(1735年)乙卯科乡试中式第二十五名举人吴弘建立的“文魁”匾和悬挂于第二进大屏风门上的咸丰元年(1851年)岁次季冬月谷旦明经吴秉刚京翰贡生念祖仝重立的“进士”匾(注:实为明经进士),整座故居共有牌匾10多块。这些经历岁月洗礼的牌匾,就像一册纸张发黄的家族史,记载着吴屋寨的荣光。
记者查阅史料发现,每个牌匾都是有来历的。如族谱上记载的“共固金城”匾,就因为时为清吏员六品顶戴的吴屋寨先祖元华在咸丰之年与知州颜谐庚共同守城抗匪,奋战36天,大获全胜,所以获清廷授“共固金城”金匾,后又复赠“承德第”和福寿齐眉匾,以示功绩。道光廿八年,元华还被授任为修建鬱林州城督理。
老宅不老守望时光
第二进大宅后面,是一扇屏风门。这扇屏风门中间雕刻着一个圆形的“寿”字,左右各有个小门口,门口上边悬挂着小牌匾,右边写着“孝悌忠信”,左边则写着“礼仪廉耻”。要进入第一进大宅,得经右边的小门。走过小门后,又是另一片天地。
第一进大屋的门口上,悬挂着写有“积善余庆”四个字的牌匾,牌匾长约80厘米,字体虽为雕刻而成,但已模糊不清。门口两边开有小窗,为陶瓷窗花。窗花左右两边是“喜”的形状,中间则是铜钱的图案,一个小小的窗户,就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冀寓于其中。
第二进和第一进中间的天井,铺设的依然是以前的青砖,檐阶石也为以前的青石柱。在天井左右两边,各有小房子一间,青砖墙,中间是一个大大的花窗,站在第一进大屋的门口望去,那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故居里面,至今仍住着几位老人。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年近7旬的张奶奶正在天井里锯木头。她告诉记者,从1969年嫁入吴屋寨后,她就一直住在这里,习惯了那种与故居一起守望着琐碎庸常日子的时光。她说,故居算是玉林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几乎每天都有人前来参观、拍照。张奶奶一边聊着,一边不停地拉锯,那“嘎嘎嘎”的锯声,和她那略显吃力的拉锯的动作,像演绎着多年前故居每天都会上演的柴米油盐的故事……
正如玉林市博物馆副馆长李义凡所说,吴弘建故居是清中晚期岭南地区官宦人家的代表之一,硬山顶三进建筑,每进三开间,这是符合礼制的主流式样。体现荣光的石鼓、牌匾、屏风等应有尽有,充满人文气息的壁画、雕刻、堆塑反映着主人家的志趣追求向往。
玉林师院李嬴铭老师说,名人故居是城市的特殊坐标,是一个城市文化厚重的标志,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人文资源,更为可贵的是,吴弘建故居还为玉林这座城市烙上了有迹可循的科举文化印记。
(记者 王耀前 周立华)
新闻推荐
对垒楚河汉界6月1日上午,两个“蓝娃”来到玉林消防救援支队,探望在队执勤已经两个月没回家的爸爸。指战员为两个“蓝娃”专...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