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近年来,肿瘤、癌症的检出率明显增多,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防控形势严峻。为加大防癌抗癌科普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癌症防控意识和能力,记者采访了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董卫华。他认为,癌症实际是一种慢性病,通过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规范的防癌体检,绝大多数癌症是可以防治的。
癌症离我们很近,这些因素易致癌
癌症的高发率和高死亡率让我们在生活中谈“癌”色变,在害怕的同时,我们也应科学地认识与了解癌症。“其实,癌症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一样,不过是另外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而已。人们之所以惧怕癌症,往往是由于人们对癌症的未知造成的。”董卫华表示。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排列前5位的恶性肿瘤。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平时总能看到明星患癌的新闻,我们也常常听闻,朋友家的某位亲人罹患癌症、同事的某位熟人年纪轻轻就需要抗癌化疗……各种筹款平台的“火爆”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这个事实。那么人为什么会患癌症呢?据董卫华介绍,目前公认的致癌因素有五类,即行为因素、饮食因素、代谢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性因素。行为因素,包括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运动等;饮食因素,包括水果和蔬菜摄入量较低、低钙饮食、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及盐腌制蔬菜等;代谢因素,包括超重、糖尿病等;环境因素,包括PM2.5污染、紫外线照射等;感染因素,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HBV、HCV、EB病毒等。“癌症是基因病、代谢病,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董卫华告诉记者,上面所说的抽烟喝酒、水果摄入不足、超重、缺乏运动等因素,在人们看来不过是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这些看似小事,不过日积月累就会给健康带来极大隐患,甚至会诱发癌症。
防癌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癌症
“从癌前期到早期癌症,一般都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从早期癌症到中期、晚期,则只需要半年,甚至以月为单位计算。在癌症前期,人体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定期检查就很有必要。”董卫华认为,即使身体没有问题,高危人群也要定期做防癌筛查,如40岁以上的中年人、有癌症遗传史的人群、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在防癌检查项目上,不同的人侧重点不同,像男性要特别注意肺癌、食道癌和肝癌,而女性则要重视检查乳腺、卵巢等妇科肿瘤。建议大家在做检查前先跟医生沟通,选择合适的检查套餐。
此外,如身体出现了以下症状,很有可能也是患癌的早期信号,千万不能忽视。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身体出现异常感觉如哽咽感、疼痛等;皮肤或粘膜经久不愈的溃疡;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听力异常、鼻血、头痛;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科学抗癌,预防先行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通过治疗,延长寿命。预防,对减少癌症至关重要。预防生活方式问题导致的癌症,就必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平时粗茶淡饭,权衡好荤素的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尽量少外出就餐,多在自家吃饭;生活要规律,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平时多清理“情绪垃圾”;劳逸结合,保证睡眠质量,不要过度疲劳;适量运动,注意个人防护和保健,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等。董卫华提醒,发现癌症要选择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不要轻信偏方或虚假广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另外,随着科学的进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好多癌症患者都延长了生存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甚至是治愈,所以癌症并不可怕,我们一定要有战胜它的决心。“在发现患癌以后,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是被自己吓死的’有时候真不是开玩笑。”董卫华说,正确的做法是正视癌症,积极调整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身心状态,达到病情长期稳定,与癌症“和平共处”。
新闻推荐
该联社工作人员了解农业生产情况。本报讯(记者曾昶通讯员梁杰曾宪娟)今年以来,玉林市区联社多措并举,助力复工复产、春耕备耕...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