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许鹏)11月28日,省政协召开“创新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月度协商远程视频座谈会,在榆林分会场,部分榆林市政协委员和教育专家就素质教育发展表达观点。
“劳动教育在家庭被软化,在学校被弱化,在社会被淡化,现状不容乐观。”榆林市政协委员、榆林农校综合高中部主任李云平认为,生活条件的便利化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知不足,过分看重孩子成绩而忽视了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更是当前亟需补齐的教育短板。”李云平建议,学校、家长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养成价值与时代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端正评价导向,将劳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范畴,把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基地的实践与体验学习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要积极构建全学段一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保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使之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要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增加学工、学农、拓展生存能力训练等项目,找好载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现在的家长们都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情,很多家长都偏颇地把教育理解成知识、分数,这就造成了素质教育的缺失。”榆林市教育局副调研员雷建军认为,素质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既是基础教育,也是全面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德智体美劳一项都不能少。“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基础上,培养、锤炼孩子的能力、个性及健康的身心。“孩子们只有参加了劳动、体验了劳动,才能真正感受到劳动的艰辛,才能体验到劳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
榆林市政协委员、榆林市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亚洲认为,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考试制度的改革,在于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以考试制度为导向、评价体系为抓手来引领推动素质教育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家长、学生、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识,素质教育才能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12月2日,市文明办、市交警支队在榆林世纪广场举行2019年“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活动中,陕西置天实业有限公司等13家...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