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杰报道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市发改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尽锐出战,在项目谋划、项目建设、资金争取等方面精准发力,精准施策,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施产业扶贫战略等多种方式,助力脱贫攻坚。
坚持基础先行,下好脱贫攻坚“先手棋”。牵头起草印发了《榆林市脱贫攻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滚动计划(2017-2020年)》,按照“三保三聚焦”原则,对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考核认定等工作有序安排。今年,争取农村安全饮水中央预算内投资2256万元,脱贫攻坚省级财政资金9145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61处;争取农网改造升级中央预算内投资475万元,实施改造工程117处。
协同发展,弹好扬榆扶贫协作“协奏曲”。扬榆协作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全面快速推进,累计建立8个贫困县区、30个乡镇(办事处)、28个村结对帮扶关系,实现市、县(区)、乡镇(办事处)、村四级全覆盖。人才交流扩大,榆林市累计派出156名党政干部赴扬州挂职学习,选派1077名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去扬州交流学习,扬州选派450名支医、支教、支农专业人才来榆开展技术援助。援助资金不断增加,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累计援助榆林市37655万元,安排200个产业扶贫和劳务培训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增收3595万元。产业合作不断加强,引进扶贫车间、订单农业等产业合作项目32个,已带动3000多名贫困人口增收。劳务协作扩大,培训贫困人口4707人,带动就业2492人。
全面覆盖,打好光伏扶贫“主动仗”。榆林市光伏扶贫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276座,总规模19.4万千瓦,涉及榆林市12个县市区,关联4.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规模和覆盖面积全省第一,预计每年有1.8亿元的光伏扶贫收益,成为榆林市最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
新闻推荐
12月17日,榆阳区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获批为省级黄土地质公园,是榆林市首个以黄土地质为貌获批的省级公园。这是麻黄梁黄土地...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