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闭初健通讯员庞飞勇
“你先去上班,我到地里给蔬菜浇水后再去。”11月4日一大早,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中坡村贫困户杨彩兰跟同在一家扶贫车间务工的爱人打了声招呼后,就去忙地里的农活了。2个小时后,杨彩兰骑着电动车赶到福绵庞朝服装厂的扶贫车间上班。
该扶贫车间位于玉林(福绵)生态服装纺织产业园,杨彩兰和爱人已经在这里工作一年多。“在家门口就业,很方便,骑电动车从家里到扶贫车间20分钟就到了,上班时间也灵活,平常可以先忙完农活再去上班。我和爱人每人每个月工资都有2000多元,去年已经摘掉穷帽了。”杨彩兰说。
今年以来,该区以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玉林(福绵)生态服装纺织产业园、装配式建筑与现代绿色建材产业基地三大园区为平台,通过整合扶贫资金入股园区企业经营和投资平台,目前已帮助22个贫困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建立“园区+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实现1400多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福绵庞朝服装厂负责人庞朝说:“去年成立扶贫车间后,已吸纳周边村8名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目前,这些贫困户均已脱贫。”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区着力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创新就业扶贫方式,鼓励三大园区创建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稳增收促脱贫。
缺资金、缺项目、缺技术、缺劳动力、不善经营,是长期以来束缚贫困村、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原因。对此,该区根据三大园区发展前景,优化整合贫困村村民合作社资金和2972户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1655.5万元作为股金,抱团入股玉林市福泰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产业园+企业+贫困村+贫困户”模式,参与投资中建科技有限公司、中铁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泰新公司项目。
同时,由福绵区城投公司牵头成立平台公司,建设标准厂房,委托平台公司统一出租、运营,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截至10月,福绵区1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698万元。其中,已帮助2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有的贫困村达到6万元。
随着三大园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安排3.5万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400多人。待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超10万个,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难问题。
福绵区扶贫办还联合园区办在环保产业园成立园区扶贫工作站,摸清贫困户劳动力情况,形成“岗位供给清单”;并根据贫困户志愿和企业用工情况进行针对性培训,做到求职需求与岗位供给精准匹配。
“通过为三大园区举办有针对性的人才招聘会和培训各类技能人才,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户双赢。”福绵区人社局副局长满政介绍,今年以来,该区举办两场招聘会,每场有40多家企业参加。园区扶贫工作站还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各类技能培训10场次,培训700多人。因为有了一技之长,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很快在园区找到工作。
为激发贫困户创业内生动力,该区还通过发放小额信贷、开展创业培训、联系企业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帮助有意愿创业的贫困户解决资金、技术、经营等难题,目前有20多户贫困户通过申请小额贷款,创办小微服装企业、家庭作坊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罗隆翔(第二排左五)与获奖作者一起合影。本报讯(记者潘静新)“短篇二等奖《火星冷湖》,作者:罗隆翔。如何在火星炒一碗蛋炒饭?看...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