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菜市”买卖全靠诚信
菜篮子上写着菜价
本报讯(记者 黎颖)福绵区成均镇丹竹村所辖的自然村小垌村有一个无人照看的“诚信菜市”,从1995年形成后,至今已有24年。这么多年来,这里从未出现欺诈行为,成为当地一张诚信名片。
“诚信菜市”无人看守,买卖全靠诚信
10月16日上午,在通往小垌村村口的必经之路,记者看到,一块旧木板上写着“丹竹村诚信菜市”,旁边是一个砖木结构的简易棚和一排矮房,这里是3个自然村的中心,一群老人正在简易棚里聊天话家常。
只见“诚信菜市”里摆放着十几个菜篮子,一字排开。菜篮子里有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包括南瓜、刀豆、韭菜、油菜、葱花等。每个菜篮子上用纸条或木条写着1元、2元,菜篮子侧面拴着一只塑料袋,供顾客投放钱币。记者在每个塑料袋里均看到投有钱币,个别菜篮子里的蔬菜瓜果已售罄。
上午10点半,在这里卖菜多年的村民杨秀容前来收菜篮子,“每天早上6点钟大家会来这里摆满菜篮子,然后回去忙其他农活,等菜卖完了,再来把菜篮子收回家。”杨秀容对在这里卖菜的收入很满意,开心地说:“今天卖了十几元,多的时候一天有三四十元收入。”杨秀容话音刚落,一位阿婆提着一篮新鲜的油菜摆放到摊位上,再将售空的菜篮子取走,转身回家。
而前来买菜的大多是过路的熟客或者本村的村民,大家对于“诚信菜市”的规矩都了然于心,在菜篮子里选了心仪的蔬菜瓜果后,都会自动投钱币。顾客宁先生挑了一把大叶芥菜,往塑料袋里投了2元,“这里的菜便宜又足称,而且是村民自己种的,新鲜又好吃。”
“诚信菜市”成当地诚信名片
小垌村位于福绵区成均镇西北部,这里依山傍水、民风淳朴,乡亲们诚实勤劳。上世纪90年代,村里自发形成“诚信菜市”,村民每天将自己种的青菜瓜果洗净扎好拿到“诚信菜市”摆卖,傍晚再去收摊,整个买卖过程无人看守,全由买菜的人自己拿菜、付钱、找零,买卖全凭自觉和信任,不存在缺斤少两,也无需讨价还价。
小垌村乡村振兴理事会会长黄代群是“诚信菜市”形成的见证者。“1995年我在菜摊附近卖化肥农药,当时村民将自家种的青菜拿出来卖,一坐就得守半天,遇到农忙需要回家帮忙时,村民只得托付旁边卖猪肉、卖豆腐的摊主帮忙卖菜。时间一长,猪肉摊主提意见,让菜农提前把菜称好,按1元/扎、2元/扎分类摆放,把价格写在菜篮子上。”黄代群回忆,有一次,帮看菜摊的摊主有事回家了,结果发现菜篮子里的菜虽然都被拿光了,但钱一分不少。后来,村民就在菜篮子上扎一个塑料袋,供买菜的人投放钱币。就这样,这里慢慢形成了无人照看的“诚信菜市”,24年来,从未有人反映过少钱或者少物。
随着农村风貌改造提升,目前小垌村的村容村貌不断美化。黄代群表示,本月底他们将对“诚信菜市”进行改造,“改造后,‘诚信菜市’会更干净、整洁,将村里良好的诚信村风一直保持下去。”
新闻推荐
10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骨质疏松日”。那么,骨质疏松是种怎样的疾病?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骨质疏松?哪些人易患骨质疏松...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