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右二)与当地医生合影留念。
周强给当地群众看病。
3月30日,中国(广西)第20批援尼日尔医疗队员顺利结束了援非任务回到祖国,玉林市中医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周强也回到了玉林。“去了尼日尔收获很多,这是我人生中一次光荣和宝贵的经历。有对比,方觉得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美好和幸福,我没有理由去抱怨,日后遇到困难也会积极地面对。”近日,记者见到了周强,他对援非经历感慨颇深,与记者分享了他在尼日尔一年多的所见所闻
物资匮乏
他带了一皮箱的食物
周强说,他接到援非的任务比较匆忙,参加了一个月的法语培训后,没多久便前往尼日尔,正是2018年春节前夕。他对尼日尔了解不多,主要从之前援非医生口中得知一二,并简单查阅了网上信息。经济落后、环境恶劣、疟疾盛行,是他对这个国家的初始认识。因此,出发前无论是家人还是他自己,都对此行有些担心。
他携带了3个行李箱,其中一个行李箱用来装食物。“我带了牛肉干,干贝、虾米等汤料和火锅料,还有几十包方便面。”周强回忆着不禁笑了起来,听说那里物资缺乏,没有中国食品,所以他便带了这些食物过去,去到之后发现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当地还是有中国超市的,可以购买中国物品。
“荒凉,感觉首都都比不上我们国内的一个普通乡镇。街道可见牛羊群随意溜达。”到达尼日尔后,这是周强最直观的印象。他告诉记者,当地牛羊肉价格很便宜,而蔬菜却很贵。在援非医生的生活当中,种菜成了他们的一种娱乐活动,既可以解决食用所需,也可以很好地打发时间。“那里的气候太干燥,种菜的确有些难度。我种了南瓜苗,大概长到一个手臂长度了,不舍得吃,没想到过几天就死了。”回忆起来,周强还惋惜不已。
历经磨砺
妻子身体抱恙,他患疟疾
他在尼日尔这一年里,尼日尔周边地方局势颇为严峻,他们所在的地方实行军事化管理,他们因此不能随便出门。
到达尼日尔之前,周强对于疟疾的了解,是通过医疗书籍,并没有接触过这种疾病,对于这种传染病多少有些恐惧。7月是当地的雨季,气候闷热潮湿,蚊子猖狂,周强即使很小心做好防护,但还是患了疟疾。据了解,此次援非医疗队伍共30多人,大半过的人都得了疟疾。
“当时得病了但还不明显,只不过身体有些乏力,因为爱人身体出了问题,想回家探亲,结果体检时发现患了疟疾,探亲计划落空了。”对于周强来说,那段时间太难熬了,畏寒发热、拉肚子、乏力,因为思念家人心切,加之吃药身体虚弱,不到一个月疟疾又复发。“当时心理压力很大,觉得很难熬,但不敢跟家人说患病的事,怕他们担心。不断安慰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周强回忆着说,两次疟疾治疗花了蛮长一段时间来恢复。由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对肝脏有损害,在尼日尔又没有好的护肝药,后来都是让国人带过来才用上。
援非一年,周强牵挂家人的心情很热切,盼着2019年的春节可以回家了,不料计划有变,他们要延期回国。2019年的春节,周强依旧是在尼日尔度过。他没有怨言,按日常工作生活一样坚持着。
医疗援非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尼日尔综合医院是中国援建的一所建制500张床位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于2017年11月正式使用。周强介绍,该院只有20多名当地医生,医疗水平落后,缺乏医护人员。“比如,他们的气管插管技术比较差,不懂插进去的深浅,竟然还会插到食道里。”周强回忆了一次医疗经历:当地医生给一名妇女做子宫切除手术,用完麻药后进行插管,结果发现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往下降,于是拔出来用面罩恢复到正常数值,再次插管时血氧饱和度又往下掉,医生就慌了,不敢再插管了,跑去向周强求助。“我走进手术室,发现他们竟把管插到食道里,病人的胃都胀起来了,血氧饱和度能不下降吗!”周强用他娴熟的技术插好管,手术得以顺利完成。
在尼日尔,他们的工作量其实不是很大,一天手术量多的话有五六台,而病人主要在上午来看病,下午就几乎没有病人了,相对清闲。周强说,当地医疗水平虽然不高,但是医生的地位却很崇高,大家都很尊重医生。前来看病的病人都会很耐心地等待,不会大声喧哗,很配合医生,医患关系很和谐。当地的群众看到中国医生都会热情地打招呼,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我们提供医疗援助,不仅是帮当地人看病做手术,更重要的是传授我们的医疗技术给当地医生,指导、培养他们成长起来。”这是周强对援非任务的认知,而他也是这么做的,身体力行践行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
周强对记者说,回想起这一年多的援非经历,当时的酸甜苦辣,如今都变成了宝贵财富,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新闻推荐
▲消防员对被埋压人员进行紧张施救。本报讯(记者张翔通讯员韦功兵)4月18日11时45分,在福绵区福绵镇汇港混泥土有限公司内,工...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