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春困”,可能不少市民早已习以为常。 (本报记者 张翔 摄)
在“回南天”的烟雨迷雾中,不少市民常常会出现频繁打哈欠,感觉肢体重滞、头晕目眩的“湿重”症状,而部分患有慢性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犯“春困”的现象则较为严重。对于“春困”,可能不少市民早已习以为常,觉得是天气“湿重”所引起,因而不够重视。殊不知,有些“春困”却是健康的超级杀手 “脑梗死”的前兆症状。
别把中风当“春困”
“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是这种病的高发期。低温刺激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流缓慢或血压骤变。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寒冷刺激使血压增高,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梁桂华指出,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
脑梗死属于急症,也是一种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疾病。该病的病死率约为10%,致残率可达50%以上;存活者的复发率高达40%,脑梗死复发可严重削弱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而且可明显增加死亡率。
这些前兆要识别
梁桂华指出,临床资料统计,约80%左右的中风者尤其是老年人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哈欠。此外,还会出现一些脑梗死的前兆症状:
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包括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这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
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
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跌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恢复时所有症状、体征消失。此症状极有可能是短暂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反复多次发作后加重易致脑梗死。
抢救重在“快”
“脑梗死发病急,一定要及时救治,力争越早越好,抓住最佳治疗时机,这样才能把伤害降到最低。”梁桂华指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供应血流完全中断4~6分钟即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患者在发病3~6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可最大限度地挽救病灶及病灶周围缺血的神经组织,改善预后。
出现脑梗死,进行送医院急救前要掌握这些要点:身边的人应立即将患者放平,不要垫枕头,头偏向一侧;少移动,让病人静卧,如病人清醒则多安慰病人。切忌给患者服用药物,在没有确诊前,随意服药可能会加重病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不要选择自驾车或出租车,上车后向医生简单叙述病情,让急救医生做好抢救准备。正确搬运患者,不要急于把患者从地上扶起,最好是2~3人同时把患者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避免震动;松开患者衣领,有呕吐的将其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而窒息。若患者出现气急,咽喉部痰鸣症状严重,可就地取材,可用塑料管等吸出。
中风重在预防
梁桂华指出,脑梗死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脑部疾病,很多患者一般都是发病了进医院才知道自己得了脑梗死。脑梗死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尤其要做好预防工作。
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需要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充足时间的睡眠;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低盐、低糖、清淡少油腻、多纤维饮食为主。适量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过度运动。保持轻松愉快,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有烟酒嗜好者,尽量阶梯性递减性戒烟限酒。注意气候的变化,多饮水,特别是睡前1小杯可有效预防夜晚血流缓慢所致脑血管堵塞。注意保暖,预防气温变化所致血管舒缩失调,导致血管意外发生。有效地控制原发基础病,长期服药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期坚持服用预防中风再发药物,定期到医院门诊随诊,定期复查血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锦群)据玉林市气象局预报,28日晚起,受弱冷空气影响,玉林市以阴天有小雨天气为主,气温下降,回南天结束。具体预报如...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