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壮壮 通讯员 王森 赵乐乐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在全国100个入选单位中,榆阳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榜上有名。
近年来,榆阳区围绕“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立地条件、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马铃薯这一主导产业上大做文章,打造出了国家级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小土豆”有了“大作为”。该区常年种植马铃薯面积达到30万亩,约占全市的10%,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位于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平均亩产达到4768.5公斤,创下了全国马铃薯单产最高纪录。
抓产改资源要素激活力
榆阳区是传统农业大区,主导产业可以概括为“粮薯菜羊猪杏”。马铃薯作为一种粮食兼用型的蔬菜,当地人对其有着特殊的偏爱,市场价格相对稳定,无论在南部山区还是北部滩区,该项产业是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的主要产业。
近年来,该区坚持三级书记抓改革、三条路径抓推广、产改产业一起抓,整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榆阳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示范样板。通过“一户一田”改革并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新增24.5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了广大乡村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为马铃薯产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种植奠定了基础。
改革激活了农业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借着榆阳区产改的“东风”,马铃薯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土地流转、种植基地科技化规模化作业上破除了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而国内消费市场对马铃薯的巨大需求,也保证了整个产业加工、销售、休闲的发展需求。示范园为全市整个产业如何延伸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探明了方向。
出成绩“一心三区”硕果丰
榆阳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规划面积10万亩,按照“一心三区”布局。其中“一心”指核心区,位于陕西榆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北区,占地2109亩,包括示范种植基地、组培中心、储备库、交易市场、加工区。“三区”指位于区域内的明杰农业、中稷农业、大地种业三大标准化种植基地,全部实现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
示范园建成了年产200万吨的脱毒子薯及商品子薯脱毒扩繁中心,为全市提供种苗,全面带动马铃薯品种改良换代。每年可生产马铃薯试管苗4000万株,微型薯5000万粒,生产原种3万多吨,脱毒种薯推广面积达到120万亩,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建成10万亩示范种植基地,核心区1422亩示范基地重点进行优质马铃薯品种的原种种植繁育技术示范,平均亩产4768.5公斤,创全国马铃薯单产最高纪录。明杰农业、中稷农业、大地种业建成9.5万亩示范种植基地,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全部订单农业、全国领先。其中,明杰农业园区与上海百事可乐合作,订单生产专用加工薯;与陕西蓝天上航空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陕西首个农用航空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精准航化”“统防统治”农业植保,打造农用航空产学研示范中心。
促融合一二三产齐发力
榆阳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自启动建设以来,围绕做强现代农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农民增收新路径,打造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交错地带现代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带动榆林农业转型升级。
目前,一产核心区示范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农户和新型农经主体种植100万亩,使全市马铃薯平均单产提高了6~10%;二产通过招商引资已经在核心区白于山区干旱辐射带定边现代农业园区建成10万吨马铃薯主食化加工项目,并投入运营。还在核心区启动10万吨冷冻薯类制品加工项目,已经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三产发展了马铃薯观光旅游项目,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举办马铃薯赏花节、薯香榆林活动,拓展了农业多种功能,增加了群众收入,提升了产业知名度。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张壮壮通讯员王森)2018年,榆阳区鱼河镇被确定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镇。一年来,全镇上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