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壮壮 通讯员 张三林
近年来,榆林市环境监察支队秉承“环境就是民生”理念,充分发挥环境监察主力军作用,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专项行动为推动,大练兵为措施,全面强化日常监管,通过严执法重处罚,震慑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解决了一批环境突出问题,推动了榆林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发展。
2016年以来,榆林市环境监察支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458人次,检查企业2325家次,立案查处违法企业510家次,行政罚款9150万元。2018年,榆林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1天,优良率80%,境内15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达标率100%。特别是无定河、窟野河、榆溪河等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由4类改善为3类。
强化环境监管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成为榆林市环境监察支队亟待思考和面对的难题。
近年来,该支队根据榆林工业产业结构的分布特点,环境监管剑指油气开发、煤炭开发、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突出抓好“一水”即饮用水源,“两区”即石油开发区、煤炭开发区,“三大行业”即火电、煤化工、石油化工,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倒逼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针对榆林产业结构实际,榆林市环境监察支队每年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水源地、煤化工、石油化工等“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多个环保专项执法行动。针对专项执法检查发现的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按照整改一批、处罚一批、停产一批、关闭一批、问责一批、追刑一批“六个一批”总体要求,不断加大惩处力度。同时,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将环境违法企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让失信企业一次违法,处处受限。在2018年国家水源地环保专项督察中,榆林市水源地是全省唯一100%完成整改任务的地级市,受到国家环保部通报表扬。
创新执法方式 全力提高执法效能
为回应市民关切,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使环保执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榆林市环境监察支队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协同作战与交叉执法相支撑,阳光执法和“双随机”抽查相结合,约谈企业与“红黑榜”相匹配。
在具体执法过程中,采取市县联合执法、县区交叉执法、突击检查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做到应查尽查、应罚尽罚,有效防止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松以及人情执法等现象。值得一提的是,该支队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构建了市、县、镇、村四级环境监管网络,共划分3265个村级监管网格,实现日常环境监管“全覆盖”“无死角”。同时,以县为单元分区划片,按照“双随机”监管模式,对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重点跟踪,集中查处。
在新《环保法》及四个配套办法实施以来,赋予了环保部门更多的执法手段。2016年以来,榆林市环境监察支队启动按日记罚案件15件,查封扣押39件,限产停产20家,约谈环境违法企业39家。
提升担当本领 推动环境保护全面升级
针对榆林化工项目多、环境敏感源多的实际,榆林市环境监察支队将预防预警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6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15次,通过演练,建立了市县、企地、企企三级联动应急长效管控机制。妥善处置一般突发环境事件17起,全市没有发生一起较大级别以上环境污染事件,有力维护了环境安全。
针对群众反映的环境投诉问题,为防止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榆林市环境监察支队严格按照“归口办理,分级负责”原则,通过明确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完成时限等方式进行交办,切实做到了以“清单式”和“销号式”闭环管理方式全程全力确保投诉问题整改到位。其中,查处违法违规企业159家,关闭91家,取缔淘汰87家,累计罚款2176.85万元,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
针对基层环境执法能力滞后、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差参不齐问题,市环境监察支队开展业务大培训、大讲堂、大练兵活动,先后开展各类讲座、培训35场次,组织干部参加各类业务培训500多人次。同时,先后投资1100多万元研发移动执法软件平台,在全省率先打造“数字环保”执法平台,实现了从调查取证到法律文书下达的全过程电子记录,以及市、县执法机构移动执法全覆盖,执法过程电子化全留痕、执法监管实时联网调度。
新闻推荐
本报见习记者宋艳霞摄影报道目前,在榆林市各中、小学附近都有面向学生的小食品、食堂、小摊点,这些食品中有很多是“三无”...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