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上门为贫困群众看病。陈静仁摄
榆阳区贫困人口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陈静仁摄
榆阳区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陈静仁摄
张利平陈杨慕广平
在今天的榆阳区,每一位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手里都有一本名为《榆阳区健康扶贫服务管理手册》的小册子,上面详细地记录了贫困患者信息、家庭成员信息、医疗费用报销记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记录等内容。有了这本小册子,健康扶贫入户软件资料凌乱、服务管理不规范问题迎刃而解,极大地方便了有关部门对因病致贫贫困人口的服务与管理。
编制《榆阳区健康扶贫服务管理手册》只是榆阳区健康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榆阳区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做好贫困人口的健康服务、诊疗服务、帮扶救助等工作,全面扎实推进全区健康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聚力基建医疗服务有支撑
2017年,榆阳区按照“四室分离、60平方米、配备村医”的要求,共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77个。今年,该区又新建了鱼河峁镇白家沟村和清泉办事处王寨村2个贫困村卫生室,改建了鱼河峁镇董家湾村1个贫困村卫生室,使全区80个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提前完成全覆盖。同时,区里为每个卫生室配备了识别灯箱、空调、医用服务一体机、电脑、打印机、资料柜、检查床、排椅、高压锅、氧气袋等常规医疗设备,统一制作了规章制度,统一规范了医疗文书,统一了门诊日志等各种登记册,全部开通了合疗报销直通服务。
此外,榆阳区还狠抓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每年派出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全科医生培训,使全区24所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有一名全科医生,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并且,该区招聘了100名医学院校毕业大学生为村级卫生协管员,担任村医,负责本村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健康扶贫工作。每年榆阳区还会对村医进行集中培训,目前正计划每年招聘20名以上医学本科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使乡村医疗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政策保障让群众看得起病
今年以来,榆阳区通过新农合系统、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进行信息比对,同时组织“四支力量”、乡村医生逐户逐人排查核实,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同时,明确政策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给予财政补贴,并严格落实贫困人口倾斜政策:免除贫困人口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起付线、减免一般诊疗费、减免住院押金;提高住院报销比例10%,提高门诊统筹报销比例10%,提高门诊特殊慢性病封顶线20%,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封顶线至每人每年55万元,提高大病保险住院报销比例5%,提升胃癌结肠癌等11种大病定额内新农合报销比例;农村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保险执行起付线由3万元降低为3000元,农村贫困残疾人新农合报销范围由9项扩大到20项,推行先住院后结算“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为进一步完善医疗制度,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榆阳区还按照省市区3:3:4资金比例,争取财政投入,建立了医疗补充保障制度,完善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补充保障“四重保障”体系,制定出台了《榆阳区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实行一日费用清单制,严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患者在门诊购药,杜绝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和小病大治、推诿现象的发生,严禁全额报销,杜绝过度医疗。在此基础上,榆阳区认真执行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以区为主的救治责任,实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不出区、康复回基层的就医秩序,引导贫困患者到区域内医院就诊。通过“保”和“控”双管齐下,确保贫困人口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
分类救治“靶向治疗”除“病根”
疾病是扶贫路上的“拦路虎”,只有精准救助,才能啃下健康扶贫的“硬骨头”。榆阳区实施分类救助,精准服务,确保“靶向发力”,全力祛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穷根”。
在大病救治方面,今年8月,榆阳区卫计局组织区人民医院医疗专家,携带B超、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到乡、到村、到户对全区42名贫困大病患者进行了上门诊疗服务,对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建议其到区人民医院进行集中治疗,建立救治台账,实施销号管理。对于不配合治疗的贫困患者,通过医务人员耐心细致的医疗专业解释和心理辅导、讲解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引导贫困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在慢病签约服务方面,榆阳区对748名贫困慢病患者全部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对符合办理慢保对象的,全部办理了慢保服务,并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进行定期跟踪随访服务,及时掌握患者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为了方便贫困患者办理慢保服务,办理单位由区人民医院一家增加到星元医院、区妇保院、区中医院四家。
在重病兜底方面,榆阳区对44名患有重大疾病贫困患者,全部实施政府兜底保障,并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对其进行上门跟踪服务,提供康复治疗和心理抚慰。
在实施“光明扶贫工程”方面,对全区已查明的11名贫困白内障患者,组织星元医院眼科专家制定了合理治疗方案,为其开通了绿色通道,集中进行了免费手术治疗。
资源下沉提高群众幸福感
为了让基层的老百姓就医更便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榆阳区组织城区4家区属医院、1个计生站和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46名具有执业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对全区24个乡镇(街道办)卫生院和因病致贫贫困患者进行医疗结对帮扶,深入贫困户家中,对因病致贫、返贫贫困人口进行上门诊治服务,真正让专家流动起来。
在结对帮扶过程中,帮扶医院一把手亲自研究、亲自选人、亲自督导问效。帮扶单位对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了2次以上相关知识与业务培训,同时指导帮扶乡镇卫生院免费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了一次全面身体检查,以了解贫困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到未病先防、小病早治。对于体检查出问题的人员,进行健康指导并建议其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及时进行治疗。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及村医对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进行了全年8次以上的随访服务,督促患者合理、规律服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榆阳区还高度重视贫困户患者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通过一对一辅导、一对一谈心、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帮助他们重树自尊、自强、自立的勇气,激发内生动力,自主脱贫。此外,榆阳区还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建立以城带乡的区镇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对部分乡镇卫生院行政、业务、人员、财务、技术、设备、药品、绩效考核、村卫生室等方面实行紧密型管理,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在各类具体措施的保障下,榆阳区群众特别是边远山村的村民“看得起病”的水平明显增强,“看得好病、看得上病”的空间逐步提升,“少生病”的夙愿逐步实现。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余林)11月20日,榆林机场公司发布消息称,机场停车场收费政策进行了调整,停车30分钟内(含30分钟)不收取停车费。新的...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