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作者:朱定荣
书法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特有的传统艺术,它不但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而且还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因此,广大群众对书法喜闻乐见,许多人家都喜欢在厅堂、书房挂上一两幅书法作品,为居所增添不少雅趣。那么,如何欣赏书法艺术呢?笔者认为,应当着重掌握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首先,要看章法和神韵。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先观看它的全貌,即观看整幅书法的谋篇布局,领略它的神采风韵。布局就是全幅书法的整体安排。整幅书法,无论是楷书、行书、草书或篆书,都要注意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直至题款署名,是否组织严谨,和谐协调,讲究章法。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使宽窄相宜,缓急得体,斜直相补,疏密有度,这就是章法。章法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章法,整幅书法作品就会失去美感,甚至成为废品,不值一看。在注意书作章法的同时,还需注意书作的神韵。所谓神韵,即神采风韵,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道德修养、精神气质等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正如孙过庭说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深入了解书法的人,侧重观赏书作的神韵。如果全神贯注地深入鉴赏,就会发现书中之美,就会被书作的神韵所倾动。例如,当你看到一幅粗壮有力、雄健奔放的书法作品时,你将被作者豪放的性格、丰富的感情所感动;当你看到一幅字体工整、端庄娟秀的书法作品时,你将被作者温文沉静、细腻内倾的性格所感染。
其次,要看笔势和笔法。所谓笔势,就是写字时笔毫在纸上往来运转之势。所谓笔法,就是写字时点画用笔的方法。书法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所用工具为毛笔(硬笔书法不在此限),要使书法的线条具有抑扬顿挫、圆满欹侧等变化的笔迹,必先讲究执笔方法,并在运用笔毫时掌握轻重、徐疾、偏正、曲直等方法,谓之“笔法”。笔法得当,才有笔力。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还说“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撤”如陆断犀象;“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斜钩”如百钩弩发;“横折钩”如劲弩筋节。卫夫人认为书法的笔力达到上述七点要求才算美。梁武帝曰:“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笔钝”。三国时著名书法家钟繇曰:“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这里所指的美就是笔势笔力。笔势和笔法是书法家在书写时线条达到准确境界的一种自然表现;只有用笔得法,线条才有立体感,字才有神采,才有感染力。欣赏者只有注意书法的笔势和笔法,才能感受到书法的艺术美。
再次,从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领略书法的艺术美。在作品中,内容起着主导作用,形式受内容的制约。所以,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达内容;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才能充分显示作品的艺术效果。例如,毛泽东自撰自书的《长征诗》,用的是草书,行笔迅疾,笔意奔放,纵横驰骋,挥洒自如,在字里行间再现了红军不畏艰险、雷厉风行、勇往直前、锐不可当的精神风貌,给人一种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感觉。如果用隶书或篆书就无法达到如此艺术效果。再如,假设有个书法家写的是“大便处”或其他有可怕内容的字句,尽管字写得再好,也难使欣赏者产生美感。这就是内容所起的决定作用。书法作品如果能够做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对于作品本身来说将会增强它的艺术性;对于欣赏者来说,将会扩大审美活动的范围,使欣赏达到更高的层次。
书法是一种抽象的造型艺术。书法艺术之美是多元化的,因作者的文化素养、个性气质、社会阅历、心理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或是天真烂漫,娟秀恬静;或是稚拙灵动,厚朴凝重;或是古劲老辣,霸悍火爆;或是洒脱自如,飘逸奔放。诸如此类,各有千秋。我们欣赏书作时可以透过作品,洞察作者的心胸气度,才情志趣。由此可见,我们欣赏书法艺术,不仅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且从中得到不少教益和启迪。因此,书法作者要修身养性,积累学识,认真创作,精益求精,为欣赏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书法作品;欣赏者也要深入学习,加强思想修养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这样,书法作者和欣赏者就能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作者为玉林市书协理事兼理论组长,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
新闻推荐
偷了妈妈200元 他存在学校对面小卖部 允许孩子存钱、赊账,小卖部俨然成了“小学生银行” 律师表示,小卖部的做法不妥,重则违法
放学时间,不少小学生到学校对面小卖部消费“小康(化名)在学校对面的小卖部存了200元。”这消息从学生的嘴里传到老师的耳中,...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