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廷(中)检查给贫困村赠送的桌椅
文图/本报见习记者 李志东
“我的家乡在榆阳区补浪河乡曹家峁村。四十年前,那里十分贫穷,只有简陋的土房子、凹凸不平的土路和翠绿茂盛的榆树。四十年后的今天,当地群众不仅吃饱穿暖了,而且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平房,柏油路贯穿整个村庄,榆树也越发苍老遒劲,成了我家乡的标志。”当记者问及民营企业家王振廷的家乡时,他深情地做了这样的描述。如今,王振廷做着与榆树有关的生意,而榆树就像是他创业路上的引路人。
积累知识人脉资金
榆树精神指引他前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下海经商热潮持续发酵,鼓舞着很多年轻人跃跃欲试,王振廷就是其中一位。
“我当时满腔热忱,但经商知识是一片空白,和许多人一样,我刚决定创业时,真的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迷茫时我就想起了家乡的榆树,它就像是我创业路上的引路人,教我学会了坚定不移,学会了吃苦耐劳。”面对改革开放发展浪潮,唯有不断汲取知识才能迎头赶上,1995年,王振廷开始学习电脑技术充实自身能力,并在工作中暗自积累着人脉和资金。攒了10多万元后,他开始做起销售家具的生意。等到了2005年,他终于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商贸公司。
“我发现很多顾客喜欢榆木家具,而家乡又有着丰富的榆木资源,便萌生了专做榆木家具的念头。”通过不断考察榆木家具市场,以及前期许多准备工作,2011年,王振廷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立了榆林市九边名木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专做榆木家具的公司。
蕴含期盼热情努力
传承发扬榆木家具文化
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政府对民营企业加大支持力度,让创业者能够在创业经营中获得更多的便利。“九边名木”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正如一棵小树的成长,既要有良好的生存土壤,又要有自身的努力,这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继而生成万木之林。
“我对榆树情有独钟。小时候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几棵榆树,而且每年都有榆钱饼子吃。榆钱寓意着‘余钱’,我想这也是当时家家户户都种榆树的原因吧,那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那时村里的木匠做榆木家具,都是手工慢慢制作完成的,虽然效率特别低,但木匠们却凭借着一腔热情做成一件件精美的家具。我知道这需要一定的毅力和热忱,每一榫一卯都蕴含了工人师傅的汗水、辛劳与坚毅。”王振廷感慨地说,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应用发展,制作榆木家具的大多数工序都由机器来代替完成了。
“但无论用什么样的工序来制作完成榆木家具,我对榆树的情怀依然不变。”王振廷说,榆木木性坚韧,纹理通达清晰,硬度与强度适中,透雕与浮雕均能适应,奔放自由的纹理极具美感,传承和发扬榆木家具文化,是在进行古今对话、感情交流,更是对榆林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
新闻推荐
说明:重点建设项目260个,其中石油产能涉及3县区、山地苹果涉及4县、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涉及6县市区、县市区市政排洪工程涉...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