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蕊 通讯员云丹
近年来,榆阳农商银行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信贷主动营销投放力度,给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增强经济发展信心,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发展,重塑榆林地方信用环境,以实际行动践行地方银行本色。
关键词:初心 ——为“三农”提供可持续资金保障
多年来,榆阳农商银行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立足“支农、支小、支实”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满足区域特色产业特色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梯次演进中不断产生的信贷资金需求,助力构建乡有特色、村有强项、户有专长的现代高效农业格局,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截至目前,该行共发放农户贷款25931笔、金额389181.1万元,占贷款总额的28.93%。
2018年,榆阳农商银行在扎实开展“双基联动”工作的基础上,推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并逐步开展整村推进工作,该贷款模式无须担保,只需评级、授信等程序,在授信范围内贷户可随时办理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授信和用信管理模式,像办理取存款一样方便快捷。截至目前,该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整村推进23个试点村8288户农户中,建档8100户,评级率100%,建档率97.73%,授信率99.81%。截至目前,共发放小额信用贷款9533户,余额53093.75万元,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作用,实现贷一户、促一户发展,支持一村、带动一方致富。
关键词:同心
——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为了进一步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破解目前困扰银行和小微企业的“难贷款”“贷款难”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支持实体经济、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要求,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榆阳农商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推出周转贷、诚税贷、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等,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全面更贴心的服务。8月末,榆阳农商银行存款突破200亿元,贷款余额137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9亿元,占各项贷款的36.21%,解决了全区1163多家小微企业的资金难题,为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榆阳农商银行全力引导小微企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积极推动“量体裁衣”的贴身式服务,从增强小微企业的自身“造血功能”入手,并积极加强与财政部门和担保组织的合作,为小微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途径。
关键词:信心
——营销由被动变主动
今年9月15日,榆阳农商银行召开“金秋送温暖 信贷大营销”动员培训大会,组织城区全体客户经理、各乡镇支行负责人参加,讲解信贷产品,安排营销方案。并在城内各支行选择年轻有为、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不良占比较低的优秀客户经理,由总部人员带队,领导督战,成立6组“营销先锋队”,率先带队营销突破,负责本组所辖网点,针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公职人员进行轮翻营销。
通过“先锋队”带队营销,对客户经理进行实践培训引导,快速提升客户经理整体营销能力和主动营销工作意识,打开营销局面,同时统一规范营销工作流程和标准。为了更好地明确职责,将榆阳区城区划分为23个网格,城内每个支行各对应一个网格进行营销宣传。各支行按照“人在网中走,档在格中建”的原则进行营销,营销过程中以贷款营销为主,同时进行综合业务宣传,特别是对存款产品、结算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进行全面宣传营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用心
——金融服务全区“三个全覆盖”
作为榆林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榆阳农商银行始终把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作为经营发展的重要目标,了解客户体验,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水平,为广大客户提供了贴心的高质量服务。连续五年被人民银行榆林市中心支行评为金融管理与服务综合评价A类单位。
为了提高服务水平,优化网点布局,在创新产品的同时,榆阳农商银行围绕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目标,实现金融服务全区“三个全覆盖”:辖内44个营业网点自助设备全覆盖,全区所有乡镇自助设备全覆盖,全区社区、村组金融服务全覆盖,使辖区所有乡镇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支取涉农补贴、手机充值及跨行转账等金融服务,加快了普惠金融扎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速度,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可缴费、人不出村可取款、转账结算在地头”。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王菊报道10月14日,榆阳区崇文路街道办事处学院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了“野广告”专项清理活动。活动中,社区20...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