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晓慧
“我最期待博物馆,博物馆是城市的缩影,榆林需要这样一个展示窗口。”
“希望赶快建成体育中心,能在家门口看到国内的顶级赛事!”
“我对会展中心比较期待,希望能像电视上那样举行车展、画展等。”
市民的期待和关注,就是政府最大的民生实事。
8月2日上午,榆林市举行“四馆两中心”集中开工仪式,标志着相关建设全面启动。届时“四馆两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东沙文体馆、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建成后,将为市民提供多层次的交流、共享和学习平台,有效缓解了榆林市文体设施不足的矛盾,填补了榆林市长期以来没有大型体育、会议会展场馆的空白,完善了城市功能,对城市发展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城市的气质皆来源于历史和文化积淀,‘四馆两中心\’项目的建设,必将成为榆林市用于呈现文化艺术作品和体育健身的建筑群体,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素质的一个综合平台。”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局长李华林说。
榆林需要一个“城市会客厅”
“博物馆等场馆是一个城市永久的文化窗口,不但体现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也是衡量城市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水平的标志之一,我们一直期望着榆林能建成自己的博物馆。”在文化战线工作30多年的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乔建军告诉记者,榆林博物馆事业长期处于全省后进位,但我们有许多其他地市不具备的最具文化特色、最有优势的文物资源,比如史前石峁玉器、商代青铜器、匈奴文物、汉画像石、长城资源等,目前全市文物达到2万多件组,但因没有地方陈列,大部分文物存放于库房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博物馆的建成,将弥补这一空白,而且可以让市民进一步认识榆林、了解榆林,增强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乔建军高兴地说。
博物馆建设的空缺,只是榆林重大文化服务设施缺失的一个小缩影。
近年来,榆林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文化、体育、会议会展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现状文化基础设施不相适应,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多层次的活动需求。尤其是榆林市已被列为14大煤炭基地和9大煤电基地,榆林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影响力都走在全国前列,榆林市有着充足的条件举办国家级能源会议会展。但榆林却尚未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固定场馆,会议会展设施的缺乏必定会制约榆林市会议会展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尽快建设多功能、高品位的“四馆两中心”,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的设想和广大市民的愿望。
去年7月12日,市委书记戴征社在调研城区重大项目建设时,实地走访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中心、会展中心等规划选址,并强调要进一步补齐城市公共服务建设短板,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紧接着8月11日,审议通过了竞赛招标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8月28日,形成了《榆林市“三馆”(博物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建设总体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国际竞赛招标公告》,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
“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连环动作,表明榆林市建设‘四馆两中心\’的决心和信心,也是榆林市通过加快重大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文化功能、体现城市发展品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李华林说。
榆林打造一张“城市金名片”
作为榆林建筑史上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工程,“四馆两中心”的规划建设一直着眼长远。采用国际竞赛招标法便是其中一个小亮点。
市城乡建设规划局规划科李科长告诉记者,当时共有26家国内外知名设计院报名,领导小组从设计院知名度、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及业绩、获奖情况等方面综合比较,优中选优,选取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和西班牙EMBT事务所组成的联合体,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法国AREP事务所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法国VP建筑设计事务所组成的联合体等5家单位作为本次竞赛的邀请单位。并最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崔愷任组长的5人专家评标小组讨论研究,采取记名投票的方法,确定5家参赛单位排名,并最终由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担设计,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建设“三馆”。
“榆林‘三馆\’是体现榆林城市发展定位、完善城市文化功能的标志性工程,作为该项工程的总承包方,在倍感荣幸的同时,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耿说,中标后在全集团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了最精锐的项目管理团队,而且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和BIM中心及策划中心作用,运用集团的科研成果,同时与国内顶尖高校深入合作成立专家库,为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们将把该项目建设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誓将该工程创建为榆林地区首个‘詹天佑奖\’,填补榆林地区‘詹天佑\’奖项的空白。”杨耿充满信心地说,“同时我们对工程质量的定位不仅仅限制于工程实体质量,我们将从进度控制、智慧工地、绿色工地、新技术应用、安全文明施工等全方位质量的提升纳入质量控制的范畴。”
截至目前,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临设已经搭建完毕,机械和劳动力准备就绪,下一步开始进行土方开挖和装机工程;老城区文体馆、体育中心、会展中心也将于九月份全面开工,预计到2020年,“四馆两中心”建成投用。
榆林树立一个“城市新形象”
“今年2月28日,榆林市成功申办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榆林市体育中心担负着2022年省运会主会场的使命。”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韦军告诉记者,榆林市体育中心的建成必将缓解榆林竞技体育、健身设施、训练培训场地不足的现状,为榆林市引进高水平赛事,为榆林市人民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品质的、时尚的、生态的健身场所,为榆林市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训练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全市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在经历了若干年高速发展之后,榆林经济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而与之相对应的,榆林城市发展模式也需要转变。“四馆两中心”项目的建设,是榆林城市跳出传统城市发展的窠臼,把发展方式从粗放的、追求城市的规模、拉大城市的框架模式,转向了挖掘榆林城市的历史底蕴、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待其建成后,必将成为榆林市的重要景点、亮点,对于体现新时期榆林市的城市建设水平、树立榆林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以及提高榆林市的知名度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榆林市将打造国家级能源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将承办更多国际性会议会展,将会面向全国乃至世界承办更多国际性会议会展,会展中心的建设为榆林市承办更高水平、更大规模的会议会展提供硬件支撑,进一步提高榆林城市知名度、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动区域开发。
“通过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文娱活动和会议会展等,可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员来榆林参赛、参观、游览,从而带动交通、商业、旅游和宾馆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榆林市对外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交流。”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副局长孟江说。
新闻推荐
核心提示:●乡镇快递网点全覆盖●实名收寄率达99.2%●更新新能源投递车辆800余辆●销售本地农产品1500吨本报记者满孝永报...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