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禤繁)“每只8元,寻找锥蝽虫”。日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这种被“通缉”的是什么虫?它有什么危害?玉林有没有锥蝽?它是否传播所谓的“新型艾滋病”?7月20日,记者到玉林市疾控中心进行采访,专家特此澄清:锥蝽的主要危害是叮咬吸血并借此传播美洲锥虫病,但我国尚无锥虫病例报道,目前玉林也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携带锥虫的吸血锥蝽,请市民不必恐慌。
此虫非彼虫
玉林市疾控中心流行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科专家杨彦博士告诉记者,锥蝽因头部狭长似锥而得名,俗称木虱王,其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呈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锥蝽的幼虫和成虫均吸食人血,它们喜好叮咬皮肤较薄的区域,如唇部、眼睑等,同时也会叮咬其他部位,因此又被称为“接吻虫”。锥蝽在广西常见,以红带锥蝽居多。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锥蝽的本地生物样本。
“不是所有的锥蝽都会传播美洲锥虫病。”杨彦进一步解释说,美洲锥虫病是由锥蝽传播的一种热带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中、南美洲。锥蝽通过叮咬患病或携带锥虫的动物(如牛、羊、猪和鼠等)和人,再叮咬健康人和动物来传播锥虫病。简单说,患者和吸血锥蝽同时存在,才可实现锥虫病的传播。目前国内尚未出现任何病例,市民完全不必恐慌。
此病非彼病
“美洲锥虫病和艾滋病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杨彦说,“将美洲锥虫病比喻为‘新型艾滋病\’可能是因为这种疾病在美洲的暴发特征类似于早期艾滋病的传播,但两种疾病有本质的区别。”她认为,两种疾病的病原体不同,艾滋病是HIV病毒感染,美洲锥虫病是感染克氏锥虫。而且,美洲锥虫病在急性期早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痊愈。
“到拉美等国家旅行或工作的人要提高警惕。”杨彦提醒说随着出国人次的增加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市民要注意避免被锥蝽等昆虫的叮咬,外出时尽量穿长袖长裤,穿上袜子,裸露的身体部位建议涂抹驱虫液,应尽量使用纱窗、纱门和蚊帐,一旦被叮咬要及时到当地正规医疗机构及时处理。
新闻推荐
狮头鹅装车出售7月18日早上,玉州区南江街道广恩村产业扶贫基地一派忙碌,基地工作人员将肥大的狮头鹅赶出鹅棚,装笼、称重、...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