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 吕晶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而在榆阳区芹河镇张滩村果蔬大棚内,一片绿意,顿觉清凉。蜿蜒的藤蔓与碧绿的叶子间,一颗颗西瓜整齐地排列在瓜畦里。“再有个三五天,我这拱棚里的西瓜就能上市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张滩村致富带头人张小栋一边开心地说着,一边轻轻拍打着田里的西瓜。
1、村上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
种四个拱棚能收入六万来块钱
四年前的夏天,31岁的张小栋在榆林的一家砖厂当搬砖工。“大夏天的,从砖窑到室外,都能把人热晕,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一家五口人日子过得很紧巴。”2014年,张小栋从城市回到村里,在自家的8亩地里种上了玉米,然而一年下来,仍然收入甚微。
2017年11月,张滩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村上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准备发展规模化种植。“村上指定了一片地,说大家可以自愿报名修建拱棚。我盘算是时候找个出路了,马上报名修建了4个拱棚,政府每个棚给我们补助4000多块钱。”今年4月,张小栋种了3棚西瓜、1棚香瓜。前段时间,村里温棚内的西瓜和香瓜已经上市了,再过几天,拱棚内的西瓜和香瓜也要成熟上市了。“拱棚里的蔬果比大田里的上市早,我种的香瓜前一段时间每斤能卖到15块,最近价格是每斤10块,估计西瓜每斤能卖1块5。”张小栋美滋滋地给人们算着账,“光这4个棚种的西瓜、香瓜,就能收入4万来块,我紧接着再种一茬青椒和尖椒,又能挣不到两万块。
该村第一书记曹凡说:“今年村上改用大棚种植西瓜,可以比往年沙地种植提前一个月上市,较往年农民每亩西瓜地预计能增收四五千元。”
2、将土地收归集体统一管理——
村民变股东
张滩村位于榆阳区城西25公里处,榆补路穿村而过,属典型的风沙草滩地区。过去,村子里土地分散,村集体产业发展滞后。
2017年9月,张滩村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清产核资解决村民对集体资产和账务的疑问,并决定将耕地、林地、四荒地、宅基地收归集体统一经营管理,解决乱修乱建和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确定2017年11月30日为改革基准日,界定股民1109人,设置人口股占50%、耕地股占45%、发展股占5%。决定成立张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下设6个村民小组分社,实行独立核算、统一管理。
村委会主任陈子贵说:“我们决定将土地收归集体统一管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四步走,即土地折股量化到人、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田块公开招标出租、年终实行按股分红。”
据了解,张滩村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有五大亮点:一是股权管理上,实行动静结合,五年为一个周期,平衡了人地矛盾;二是折股量化上,实行人人均等,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三是经营管理上,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提高了品牌效应,保证了利益的最大化;四是新农村建设上,严格规范宅基地管理,实行“一户一宅”,遏制了乱修乱建,私占土地现象,有效地防止了集体资源的流失;五是“三产”融合上,按股分红可以使一些农民放心地从事二三产业,合理地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3、合理规划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
六个分社各具特色
如今,张滩村以股份合作制的投资模式,对外招商引资,兴办集体企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四种模式,即自产自销深加工模式、休闲旅游线上线下模式、林下经济集约发展模式、企社合作共建共赢模式,多措并举发展一二三产业。
为了助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持续动力,该村合理规划,各个分社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据曹凡介绍,张滩村一分社发展设施农业、环保圈舍养殖、农家乐产业;二分社发展水产养殖、冬钓温室、果蔬采摘产业;三分社发展葡萄种植、休闲垂钓、餐饮住宿产业;四分社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冷库储鲜、现代物流中心产业;五分社发展果蔬、肉类原材料产业;六分社以林地资源为依托,选择适合本地林下生长的菌类和药材等,重点发展林禽、林畜、林菌、林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种植养殖业。“如今,农民们都已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规模种植好过单打独斗\’。”曹凡如是说。
新闻推荐
定制毕业“火车票”赠同学 榆林一大学班长很有心:希望以后看到它,会想起一起度过的4年快乐时光
“我们也有别人家的班长了!”6月14日,即将毕业的榆林学院艺术学院14级音乐学二班的39名同学收到了来自班长张超的特殊毕业...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