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距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考生准备得如何了?又有哪些方面需要考生注意?在饮食、作息、心理等方面,考生该如何调节,怎样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
饮食要均衡
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医师杨兆展指出,重视早餐,安排好一日三餐,一日三餐不仅要吃,还要吃好。
吃不吃早餐,早餐的能量和营养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到考生上午的学习效率,包括短暂记忆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一顿营养充足的早餐应包括4类食物,即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奶和奶制品,以及蔬菜水果。
午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吃饱。午餐和晚餐的食物要多样,注意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鱼虾、瘦肉、鸡蛋、牛奶、豆腐等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深海鱼中含有的DHA可以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
宜清淡饮食。考生们除了要迎接考试,还要迎接炎热天气的“烤”试,再加上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考生的消化功能也会下降、食欲不佳,此时,如果吃了油炸食品,容易使人产生饱腹感、降低食欲,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量。另外,油炸食品还不易消化,会加重消化负担,导致分布到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影响大脑的工作效率。因此,应少吃或不吃含脂肪高的油炸食品。
足量喝水。如果喝水不足,会影响机体的相关功能。而且,夏天出汗较多,容易导致体内缺水,出现头昏、头疼等症状,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要喝足水,少喝饮料。
不靠咖啡、茶来提神。有些考生为了提神,喝大量的咖啡、茶。咖啡、茶中含有咖啡因,具有一定的提神作用。但是,每个人对咖啡因的敏感性不一样,特别敏感的人,喝点茶或咖啡就难以入睡;不敏感的人,即使喝上一大杯咖啡也提不起神来。累了、困了,是大脑和身体的自然反应,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
不迷信“健脑补品”。考试成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营养只是诸多因素之一。平时不努力,考试靠“妙药”,其实是不靠谱的,不要迷信和依赖营养品对智力和考试成绩的作用。
作息要规律
如何安排作息?
杨兆展建议,考生早上7时起床后可以听听音乐并适量做做慢跑等有氧运动;在高考考试的相同时间段,考生可以根据考试节奏做一次难度不大的模拟试题,以利于大脑在这个时间段集中精力;中午时分可以安排1小时午睡;在晚饭后,考生还可以做适量放松运动,一般持续10~20分钟,可以帮助考生暂时从紧张的复习中解放出来。此外,舒缓的呼吸也能帮助考生补充体内氧饱和度,从而达到放松心情、减压备考的目的。
杨兆展提醒,长时间读书学习会让考生感到头昏脑胀,这是由于脑血管极度扩张的缘故。这时候,大脑的活动减慢,表现为思维迟钝,想打瞌睡。不要让孩子搞疲劳战术,要劳逸结合,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活动,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还有益于健康。
心理要放松
有人说,高考是“六分知识水平、三分心理状态、一分运气”。在国家心理治疗师、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黄英民看来,考生应做好考前的心理准备。
黄英民指出,在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定律:随着考试焦虑水平的增加,个体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会随之增强,会对学习、考试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当考试焦虑水平为中等时,学习、考试效率最高;而过强的焦虑对学习、考试会产生阻碍作用。
“高考综合征”最典型的三种症状是焦虑、抑郁和恐惧。应对高考,考生自我的心理调试非常重要。考生和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心理调试应该提前,早发现早预防,不要等到快到高考时才发现问题,到时效果将大打折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冰通讯员丘湘晖)降低社保费率、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推行“一门式”受理服务模式……玉林市社保部门...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