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窑洞
博物馆红色展区
文图/本报记者 安娜
提到博物馆,大家总是首先会想到那些高端大气的地方,比如庄严的国家博物馆、深邃的故宫博物院……其实,在民间还藏着很多带有另类色彩、颇具趣味的博物馆。在榆林朝阳桥的东头银通嘉园小区居民楼内,就“藏”着这样一家民办博物馆,博物馆面积2000平方米,却藏着2万余件珍品,这就是陕西观止文化艺术博物馆。
“出于对文物的浓厚兴趣,出于保护红色文化与陕北民俗文化的责任,我与几位爱好‘红色文化\’收藏的朋友交流,碰撞出靠自己的力量建一座博物馆的想法,收集即将散失的文物,尽可能保护陕北独特文化遗存。说白了就是想真心保存古物,为传承尽力。经过五年多的精心筹备,广泛征集,不惜重金购买,终于在去年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谈起创办博物馆的初衷,陕西观止文化艺术博物馆的创办人余亚云如是说。
余亚云介绍说,陕西观止博物馆立足于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传播、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故事传承、榆林民俗文化了解,以抢救、保护、传承、弘扬陕北红色、民俗文化为宗旨,以收藏、陈列、展演、研究、传播为主要功能,旨在为服务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精神给养。今年3月,共青团榆林市委确定该博物馆为“榆林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月17日,记者走进该博物馆,全方位真实地感受了这座“藏”在居民楼里的博物馆的精致。它是一座全方位展示陕北民俗生活艺术及陕北红色抗战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共分为三个展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红色纪念馆、陕北民间民俗生活艺术馆以及书画展区、多功能展厅。
缅怀革命先烈 感受光辉历程
跟随解说员,记者首先走进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红色纪念馆,该馆突出展示了1947年3月18日至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历史时期,发生在陕北大地上的革命历史事件、革命历史人物以及遍布全境的革命历史遗迹等,展柜里陈列着的一件件藏品,都是当时用过的公文包、水壶、电话、书本、工具、衣物等文物。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当时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老区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毅力。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转战陕北共370天,305天即在榆林,转战陕北是延安精神发挥最精彩的时期,它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宝贵精神财富。
追忆难忘岁月 体验陕北民俗
走过通道,来到第二展厅——陕北民间民俗生活艺术馆,这里收藏着一个“趣味陕北”。
展柜里一件件木犁、木耙、木锨、风扇车、马鞍、剪纸、绣品、土炕、粮票……让人深深感受到祖辈们的艰苦生活和勤劳智慧,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榆林人传统生活的场面。
民间民俗文物不仅是人类生活的物证、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人们传承文化中最贴近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几千年来,人们在特定的地域内形成了人人遵循、代代相沿、辈辈传承的富有感情色彩的民情风俗,它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榆林依大漠,踞高原,北瞰河套,南蔽三秦,是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让这座踞于陕北之北的城市形成了独特的风情和民俗。
辗转来到书画展厅,记者看到了诸多“榆林记忆”陕北民俗照片,感受到了淳朴的陕北人民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魏丽娟通讯员秦国庆报道5月15日,省第40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落幕,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蝉联丙组男女团体第一名,4人...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