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强继霞
去年,工人文化宫建成并投用,标志着榆林市率先在全省新建使用市级工人文化宫。
近年来,市总工会按照“常规工作做规范、本职工作有特色、重点工作有亮点、难点工作有创新”的思路,坚持“不谋全局不能谋一域”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榆林市中心任务以及发展大局,牢记使命,服务职工,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从建会到建家增强活力
去年,在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承办的“能化杯”职工技能大赛上,来自能源系统的15支参赛队伍、100多名代表参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目前,市总工会组织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覆盖企业222家,覆盖职工2.8万人,这是基层工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见证。
市总工会坚持用“三个着力”和“两个全覆盖”指导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通过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进一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主抓、职工参与、社会协同的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新局面。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工会组织2.16万家,会员63.56万人,共有农民工会员近30万人。
从建会到建家,为不断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建立职工之家622个,其中全国模范职工之家6个,全国模范职工小家5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18个,省级模范职工小家12个,市级先进职工之家598个,市级先进模范职工小家87个。
评先比优传播正能量
“每年参评的中省市劳模以及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对全市广大职工来说,都是一种引领和激励。”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组织中、省、市各行业劳模,特别是安排生产一线和在重大工程、重点科研项目中的骨干劳模开展疗休养;对市直单位一线职工以及农民工获得市级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的进行健康体检;发放劳模荣誉津贴等一系列举措,加强了对榆林市劳模的管理服务工作。
据统计,目前全市命名(劳模)创新工作室33个、劳模示范岗26个、职工创新工作室2个,在引导广大职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了作用。在全面推进班组建设中,2017年表彰榆林市“工人先锋号”34个。评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个,省先进集体3个,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33名。
维权帮困倾力服务职工
在推进依法维权上,市总工会不断推进管理措施,保障职工权益。对有一定规模、基础较好的企业,高点定位,高效促动,职代会建制率达86%;对小型企业,依托镇(街道)、村(社区)、工业园区,大力推行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建设,全市建立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工作机制270个,覆盖359个单位,建制率达75%。截至去年底,全市共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合同12150份,覆盖企业27906个,覆盖职工86万多人。全市参保职工7.5万多人次,参保金额640多万元。
市总工会坚持开展“四季送”活动,慰问帮扶困难职工1.4万人次,发放慰问款物351万元。为协助各级党委、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共同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大力开展下岗困难女职工再就业培训,打造下岗失业女职工再就业一体化平台,每年不间断对全市范围内有就业需求和技能提升愿望的困难职工、农民工及其子女,开展相关就业技能和素质培训,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和指导,帮助其实现就业再就业。
特惠服务向普惠服务转变
去年,市总工会在榆神煤电银河煤业开发有限公司举行“榆林工会会员服务卡”首发仪式。截至目前,向全市10家试点单位共发放“榆林工会会员服务卡”4200余张,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发行“榆林工会会员服务卡”正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创新深化服务职工工作,将工会服务由特惠服务向普惠服务转变,使工会和社会爱心服务更接地气,更大范围地普惠到更多的工会会员。
在服务项目的选择上,“榆林工会会员服务卡”目前共签约了50家商户,覆盖全市92家实体店,涉及商超、观影、餐饮、加油、洗车等与职工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项目,让广大工会会员感受到“一卡在手,工会在你身边”的服务体验。
此外,市总工会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一批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工会爱心驿站”,来解决户外劳动者在就餐、饮水、如厕、休息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贺本强报道为弘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提高计生家庭发展能力、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近日,市计划生育协会决定继续开展“千百十”幸福家庭评选活动。活动中,市计生协将通...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