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年愿望,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书记杨金惠十分急迫,“希望专业设计规划师把玉东园的老房子按居民需求重新打造一下,让大家有个环境美化功能齐全的‘活动大本营\’。”与杨金惠有相同需求的,在玉林街道还有很多。比如,华西口腔医院第一位女博士张琼仙的故居;一条老旧的背街小巷玉洁巷;玉寿园,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堆满垃圾的废弃空坝子……作为成都中心城区中极具“成都味道”的街道,玉林还有很多这样的老旧小区,其社区广场、空地、街道等公共空间因年代久远而老旧,失去承载社区公共活动的功能。
“城市改造不能只着眼于大拆大建,细节的微更新更能让老小区提升品质。”玉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汇集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武侯区玉林街道探索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今日起,玉林街道面向全球招募社区规划师,并推出首批4个代表改造点位,邀请懂规划设计,有专业素养,热爱社区且愿意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规划师们,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把玉林的生活美学,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即日起,关注武侯玉林微信公众号,进入报名通道即可报名。
据了解,玉林的“社区规划师”为公益性质,并无报酬。
玉林呼唤社区规划师
一栋老了的旧房子:玉东园
杨金惠的心结在玉东园的一栋三层的老房子,现是玉林东路社区居民活动中心。面积0.45平方公里的玉林东路社区内,住着6000余户人家,共1.1万人。但社区多为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老院落,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社区居民活动中心位于社区中心区域,成为社区一处珍贵的公共活动空间。
这个区域原是13家单位的配电房,2006年13家单位共同将此区域赠送给社区居委会,作为居民活动中心。该中心共3层,约500平方米,缺点十分明显——没有电梯,老人无法到楼上开展活动;楼梯狭窄,人员众多时拥挤;中心没有做功能划分和定位,除了底层做社区办公用途外,二、三层都是一个大通间;各楼层独立,没有循环,且中心没有形成景观并与周围区域互动。
居民意愿:楼梯改造成双通道,有电梯方便老年人;功能丰富,兼顾儿童老人家庭群体;空间延展,互动性可参与性要强;景观化设计,与玉东社区花园形成独特风格。
一个荒了的老院子:颐庐
在热闹的华西医院旁,有一个幽静的小院子。这就是位于玉林街道电信路社区公行道2号,中国第一位牙科女博士张琼仙故居。民国西式小洋楼,院内有一幢二层的青砖楼房及一排穿斗房和一个花园,为四川省第七批文物保护住宅。
中国首位牙科女博士、我国口腔医学界泰斗张琼仙在此居住了73年。大概四年前,张琼仙先生的家人搬离了“颐庐”,这座老院子也随之荒废。对于重新打造院子,张琼仙的孙子陈丹也很认同。“从小在这里长大,院子里这3棵水杉,就是我8岁时栽的。”他说。
居民意愿:张琼仙与华西口腔医院同岁,见证了华西口腔医院的百年历史,曾被誉为华西口腔医院的 “活字典”、“活化石”,需要规划改造讲述华西坝的过往;保留老房子的既有格局和功能,开发其文化聚落等新功能。
一条旧了的小巷子:玉洁巷
玉林街道青春岛社区的玉洁巷位于玉林街道南端,北起倪家桥路,西止玉林南路,中间与玉洁西街和玉通巷接壤。巷长402米,宽10米的玉洁巷是玉林的背街小巷。现为单位家属区和商品房居住小区,业态状况有商场零售、小餐饮、美容美发等。作为老街巷也存在街面较窄、破损,整体业态不规范,店招五花八门等问题。
居民意愿:整改现在的问题,增加绿化及绿化空间,结合“花开玉林”街巷打造,希望能打造成为以文化为主题的街巷。
一个废了的空坝子:玉寿苑
玉林街道青春岛社区玉寿苑小区内有一个广场,目前处于闲置状态。长约65米,宽约16米,总面积约1040平方米。现由于场地无人管理,形成了垃圾场,车辆随意停放,居民反映强烈。
居民意愿:希望能打造成一个文化茶园。
社区治理发挥群众智慧
走在玉林街头,从街沿到墙上,满是生机勃勃的花草,“花树上墙”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77条街巷的玉林既洋溢着世俗乐趣,又有着自己的精神品位。去年起,玉林街道实施的“花开玉林”工程,综合整治背街小巷,以玉林街道办事处“五横七纵”12条街为起点,让城市治理与城市文化无缝结合。
在背街小巷整治过程中,老百姓的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党建轮值联席会、玉林夜话、社区问需日等多种形式,对背街小巷整治和“花开玉林”打造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广泛进行可行性论证。
“我们在行动中采取了‘街道建设+群众参与’的方式,建立健全\‘共建共享’城市环境管护机制。”玉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中,居民自发成立了10余支志愿者队伍,当起了“护花使者”,形成了驻区单位和辖区群众互联互动,共同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我们坚持处理好行政推动与共建共享的关系,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共商共建共享,努力形成共享资源、共享文化、共享服务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她说。
老旧小区更新 规划设计为社区治理注入活力
“城市改造不能只着眼于大拆大建,细节的微更新更能让老小区提升品质。”玉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决定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为社区更新工作提供长期跟踪指导和咨询,全过程参与到更新项目的各个阶段。她表示,社区改造要让居民享受改造成果,“社区规划师”制度就是要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原则,坚持让人民满意,通过规划设计激发各方力量参与到社区更新和社区营造中来,参与到社区发展治理的生动实践。
社区规划师的职责,是定期与街道沟通,指导街道对辖区内亟待改善的老旧社区,具有提升优化潜力的小区内部公共空间、街角街边公共空间等进行全面摸排和分析,并结合区域实际和居民诉求,共同选取可实施的社区更新项目。
“设计不仅是完成一个物质空间的布置,更要如一颗激起千层浪的石子,激发各方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玉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全面梳理玉林辖区内的老院子、小巷子等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标性点位,挖掘其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通过规划师走到基层,走进街巷,带居民进行微更新,达到辖区居住环境、就业环境、商业环境、文化环境的四个全面提升,实现规划激活社区治理、更新照亮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把玉林建设成为生活美学特色特区,打造成为体现成都特色生活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lP。
今年,玉林街道还将携手国内外高校、设计院所及社区规划设计师,推出开展玉林景观设计周活动,推进全域景观化。成都商报记者 董馨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邱临)3月16日至18日,云南省文山州微光公益协会团队一行6人到玉林进行为期3天的交流活动。他们参加了玉林市民政局主导的“牢记社工心,建功新时代”学雷锋广场公益宣传活动,与玉林市的20家...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