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辞赋家张昌余: 玉林的街区,就是成都街巷文化的缩影。
玉林小区,街巷墙面上的黑白电视彩绘。
成都玉林,天府山水中一个优雅美丽的地方,赵雷的《成都》唱火了它,摄影师用几百张照片记录它的24小时。居民为它沉醉,游客寻找它,文人迷恋它,专业人士赞美它。这块地图上方寸大小的烟火之地,俨然成为这座休闲之都的城市名片。
“唤起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3月8日,著名辞赋家、国学家张昌余教授推荐成都玉林街道成为“天府十大文化地标”。这位在文学、史学、美学、民俗学、绘画等方面均有研究的大师,从地理位置、知名程度和文化属性三个方面阐述了他推荐玉林的理由。地理要冲
古今结合的焊接地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传说这是舜帝所作的《南风歌》中的名句,意思是说温和的南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使人心情舒畅。南风适时缓缓吹,可以富庶万民之财物。
“玉林,正是位于成都中心城区的正南面。”张昌余认为,“风水”二字可简要解释为“风物气候水文地脉”,而玉林街区就是好风好水好地方。
玉林街道在城市中轴线人民南路三段四段的西侧,北与锦江宾馆隔河相望,南接火车南站,西接浆洗街,不远处是名满天下的武侯祠和锦里。这个街道街区现有格局的形成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那时候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将本部楼和职工宿舍修在了玉林,包括糖酒公司、成都无线电一厂等,住宅楼如雨后春笋崛起,学校、医院、幼儿园、商业区开始连成一片。
虽然现有格局的形成时间并不长,但这个地方却是成都最富有街巷市井生活气息的街区之一。“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周围有繁华时尚的商场,交通四通八达,古朴的小街小巷子又众多,可谓是古今皆宜、古今结合的焊接地。”张昌余说。
名传遐迩
文化与饮食完美结合
玉林的名望可以说是金声玉振,名传遐迩。即使小小的玉林串串香也让人流连忘返。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玉林的一位肖姓女士将成都街头巷尾的手提“麻辣烫”结合火锅,诞生出“玉林串串香”。很快,“玉林串串香”声名远播,在全国遍地开花。“它串起来的就是成都街巷文化、串起来的是成都人的美食文化,串起来的是天府文化的香、辣、鲜美。”张昌余说,成都被称为美食之都,这个名号,玉林的美食是做了贡献的。
那首街头巷尾传唱的歌曲《成都》,使得玉林成为了无数文艺青年心目中的圣地,至今,每天都有无数的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成都人懂得并实行了三个辩证法:生产为生活,劳动为休闲,挣钱为用钱。走进玉林,你看到的人们的状态安宁祥和,这跟几千年来成都人的精神内核很像。”张昌余说。
一方美玉
吸引无数名家大腕齐聚
对命名学深有研究的张昌余常会注意到名字。玉林的街区主要以“路、街、巷”命名,几乎就是成都街巷文化的缩影,而且小街小巷的名字都很美,比如芳草街、蓓蕾街、祥和巷、白云街、蓝天巷。除了街名,这片烟火气息浓厚的区域,还有花开玉林的呈现,让玉林的街道绿化四处开满鲜花,甚至连洁白的墙面都用手工绘画,画满了芙蓉和锦鲤。
“芙蓉是成都的市花,玉林的墙体成为了成都文化的载体,曾经的成都满城种遍芙蓉花,如今的玉林墙体也是。”张昌余说。
这里还是一片艺术与文字的集合地。经常在玉林出没的诗人作家,有翟永明、何小竹、杨黎、马小兵、文迪等。除了诗人们,玉林的酒吧,也是成都本土音乐人的汇聚之地。小酒馆附近的书吧,也吸引着崔永元、马力、钟芳玲等文化圈知名人士。
“它是天府中的一方美玉、锦城里的一片芳林、城市间的一块乐土、闹市内的一曲清音。”张昌余总结道。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谢燃岸摄影谭曦
新闻推荐
如果说玉林自然源头在南流江,那么文化源头就在骑楼街 从骑楼“睇”玉林历史
骑楼街中心地上醒目的"玉林版图"历经百年变迁,骑楼街繁华依旧。外墙的斑驳无法令精美的雕塑蒙尘骑楼街之间的古巷带着几分传奇与神秘。骑楼下的生活舒适恬淡。骑楼是“海上丝绸之路”将地中海文化...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