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三林
1.实施红山路拓宽改造、肤施南路南段、文化北路延伸、芹涧西路等续建项目,实施经一路北段、迎宾大道榆林大道立交、兴中路等11个排水改造项目。
2.续建五中、金林小区、九小3座人行天桥和新建七中、十小、钟楼巷3座人行天桥。
3.建设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实施粪便处理厂等4个项目。
4.推进榆溪河生态长廊二期、三期建设工程。
5.加快办理土地、项目审批等前期手续,确保2018年实施的航宇路、榆林城墙保护修复两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尽快开工。
今年,榆林市将努力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生态,强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和谐美丽新榆林。
加快市政基础建设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
今年,榆林市把补齐中心城区短板、盘活城市存量资源作为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一项关键举措,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微循环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供给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其间,结合《全市阶段性重大事项推进方案》的任务安排,市政道路公用设施建设计划实施49个项目,项目概算投资28.6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7.41亿元。
其中,在市政道路桥梁方面,今年榆林市实施红山路拓宽改造、肤施南路南段、文化北路延伸、芹涧西路等续建项目,实施经一路北段、迎宾大道榆林大道立交、兴中路等11个排水改造项目。与此同时,加快慢行系统建设,续建五中、金林小区、九小3座人行天桥和新建七中、十小、钟楼巷3座人行天桥。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实施城市主次干道雨污水管道检测、城区排洪改造提升等方面的项目。
在此基础上,榆林市不断完善城市供热供水系统,实施钟家沟道路供热管网项目,新建西沙7万吨水厂,实施水厂、泵站、老旧管网改造及管网冲洗,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等方面的项目,建设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加强垃圾处理能力,实施粪便处理厂、垃圾压缩转运站、建筑垃圾填埋场、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封场等4个项目。此外,加大景观建设力度,实施河滨公园喷泉、城区功能照明及景观亮化两个项目。
加大生态景观建设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榆林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打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中心目标,大力开展城市生态修复、绿化系统升级、文化内涵提升,努力构建绿量充沛、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各具特色的园林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年计划实施19个项目,概算总投资39.4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6.06亿元。
以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为原则,大力推进榆溪河生态长廊二期北延伸段东岸、二期南延伸段东岸和三期北延伸段西岸建设,努力打造榆溪河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形成城市景观中轴线。同时,全力推进榆阳河、沙河、芹河综合治理,修复提升河道及两侧生态景观,构建多体系生态廊带。建设大墩梁山体公园,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园体系。推进东沙驼峰广场、滨水西岸广场建设,优化广场布局。积极开展红石峡植物园、林科所松柏园,以及一些小绿地广场的建设,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此外,榆林市还将强力推进榆林古城保护开发,考察学习古城保护开发先进城市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成立古城保护与发展领导小组,聘请一流的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古城保护开发总体规划。今年,稳步推进东城墙修复、广榆门修复,并结合棚户区改造对原二院、工业学校等单位进行搬迁改造。
加强住房后续管理
——构建完善供应体系
今年,榆林市将想方设法抓保障房续建竣工和入住,继续实行公租房分配挂牌督办制度。其中,大力开展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确权工作,健全完善保障房退出机制。加快推进“和谐小区·幸福家园”创建,推行保障房小区物业管理社会化。同时,提前制定征收拆迁方案,加快办理土地、项目审批等前期手续,确保2018年实施的航宇路、榆林城墙保护修复两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尽快开工。
与此同时,榆林市将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规范行业发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持续强化商品房预售监管,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及时做好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整顿和房价的稳控,并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住房租赁市场,探索推进“租售同权”。在此基础上,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公租房,逐步完善住房体系。此外,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的管理,推动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建立评价预警机制,实现对住房供给交易的动态监测、科学研判、有效调节。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吕晶报道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驶入快车道,让市民充分享受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红利。落实财损交通事故快处化。挂牌成立榆林中心...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