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艾永华
刘巨广在担任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局局长期间,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推出的阳光招生、教学机制改革等一系列新措施,成果显著。2017年8月,榆林市委贯彻落实省委“三项机制”,提拔刘巨广为榆林市教育局副局长。
随着榆林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榆林城区随迁子女逐年增长,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凸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刘巨广积极向市、区党委政府建议,加快学校建设速度。“十二五”以来,榆阳区共投入资金25亿元,在榆林城区新建、改扩建了32所标准化学校,有效缓解了入学难、大班额问题。
为了促进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快速发展,刘巨广在榆阳区积极推进实施阳光招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按照就近划片免试的原则,划定学校招生范围,限定学校招生人数;新生编班通过电脑系统自动编制,班主任和各科教师随机抽号确定所带班级;所有班级严格做到生源、性别、师资、设施“四均衡”。“招生制度改革后,所有学生享受到了公平的入学机会和平等的教育资源,家长不再为孩子上学发愁了。”榆林市第十七小学学生家长王艳来说。
2015年秋季开始,榆阳区全面推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语文教学模式由单纯的课本教学,拓展为“1+N”,扩大了教学容量,提升了教学质量。2017年11月,全国“语文主题学习”教改实验现场会在榆阳区举行,与会代表对此项教改实验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加快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刘巨广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榆阳区所有中小学严格实行星期三下午“无课日”活动,积极开展科技、体育、艺术等实践教育活动,全区素质教育实现了课程化、体系化和特色化。
为实现能者上、庸者下,打造优秀的专业化校长队伍,刘巨广在全市率先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通过实行岗位聘任制、职级等次制、结构工资制、目标责任制,先后为13所中小学选聘了优秀校长,副校长和学校中层干部全部由校长聘任。
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后,一大批理念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走上校长岗位,学校的办学质量显著提升。短短3年时间,榆林市第十三中学等5所学校一跃成为全区优质学校。榆阳区教育体制改革也走在了全省前列,高考质量连续多年稳居榆林市榜首,建成了省级教育强区,迈进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先进行列。刘巨广个人也获得了“全市教育改革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刘巨广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中的突出贡献,受到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2017年8月,榆林市委贯彻落实省委“三项机制”,依据《榆林市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实施办法(试行)》第八条第六款“对在改革创新、安全生产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党政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将刘巨广提拔为榆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从教师、校长到教育局长,一路走来,刘巨广和教育事业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的他说:“办优质教育是我一生的追求。”
新闻推荐
市民正在办理出游手续文图/本报记者赵娜核心提示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对于如何过好即将来临的狗年春节,市民们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有人钟情于原汁原味的传统习俗,有人热衷于多姿多彩的现...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