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天洋通讯员秦科技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佳县广大小米种植户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每亩小米产量由原来的200公斤左右提高到430多公斤,翻了一番还多,种植户们个个喜不自胜。
佳县地处陕北,十年九旱是这里气候的最大特征,只能生长耐旱的小米等杂粮。佳县小米种植面积达15万多亩,但由于地理气候环境和技术的制约,每亩产量仅200公斤左右,农民增收缓慢。
2016年,国家科技部来佳县挂职副县长的唐玉立发现这一问题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多方调研,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潜心研究干旱地种植小米的专家,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农科院研究员姚建民。姚建民研究出的“渗水地膜小米穴播技术”可使小米每亩产量达到500公斤以上。
唐玉立请来姚建民,同时还引进了河北“张杂13号”高产小米新品种,成立了小米种植项目领导小组,创新了项目实施机制。佳县采用“政府+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由农户负责提供土地和小米,榆林市东方红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佳县一隆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负责产前播种和产后销售服务,公司以每公斤3.6元保护价向农户收购小米。
2017年5月10日,佳县“渗水地膜小米穴播技术暨张杂13号小米种植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佳县方塌镇举行。“渗水地膜小米穴播技术”是一项节水、省工、增产的技术,可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具有较好的渗水、保墒作用,减少了田间繁重的工作量,对小米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及产业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年10月上旬,佳县小米成熟了,经测产,平均每亩产量达到430多公斤。“渗水地膜小米穴播技术”的示范推广,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扶贫攻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为陕北贫困山区农民开辟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途径。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张元春报道笔者日前从榆林学院获悉:2017年榆林学院科研项目获批实现新突破,先后斩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6项,总经费1081.3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1项,经费373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状...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