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媛媛
农业发展新动能的生成,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必然结果,同时更是主观培育的能动结果。国家统计局榆林调查队一项调查报告曾指出:榆林农业实现新发展的有利因素有,资源禀赋独特,奠定发展基础;消费需求多元,引领农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大,加快农业转型;科技进步加速,助力产业升级,这为增强农业新动能提供了保障。
笔者认为,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是增强农业新动能的终极目标,对于榆林来说,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进一步创新理念,围绕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主动适应农业发展新常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发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其他功能,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从而全力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
首先,要整合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树立“大品牌”意识,加大榆林农产品品牌整合力度;强化“大宣传”格局,全面扩大“榆林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构建“大流通”体系,推动榆林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全面提升榆林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其次,要突出当地特色,做大做强休闲农业。突出规划引导,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休闲度假产品,促进休闲农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加大基础投入,提高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吸引力和休闲服务能力。强化典型带动,为榆林全域旅游注入新鲜元素,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一批适合本地乡村旅游的休闲农业示范点。
再次,要发展精深加工,有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坚持市场主导,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名牌产品。出台优惠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加强全产业链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小杂粮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肉类加工厂,提高肉类加工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发挥“纺织新城”的产业集聚效应,重振榆林传统轻纺工业,大力发展红枣、海红果、中药材等精深加工,全面提高特色林果和中药材等产业的经济效益。
最后,要规范经营行为,多方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规范化建设,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依法运行、依章办事、依规管理;要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为提高农业生产规范化水平提供人才支撑;推动利益分配均衡,依法保障各方合法利益;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方位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新闻推荐
榆林老街白天禁止机动车通行,商户反映送货难。老街管理所建议使用人力三轮车送货,维护老街良好休闲旅游购物环境——共同打造榆林老街特色名片
老街冬季管制时间是8点至18点吕晶摄本报记者吕晶报道11月9日,榆林老街万佛楼旁的商户张先生向百姓问政平台反映:老街上应该给货车送货提供通行,因为白天老街上不让货车进出,可大多送货人员白天送了一...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17 地方网 版权所有 邮箱:ttykfjmgxr@gmail.com 晋ICP备202200425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