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王晓锋报道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实现“三大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各项决策部署,狠抓“五新”战略任务落实,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十大战略问题研究”,1—10月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平稳。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3459.09亿元,同比增长32.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34.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较上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较1—9月回落0.1个百分点。1—10月全市累计生产原煤32334万吨,增长11.2%。
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升。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1.26亿元,同比增长10.4%,较上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较1—9月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1119.41亿元,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51.85亿元,增长51.0%;工业投资673.90亿元,增长0.7%(工业技改投资80.48亿元,增长118.8%);
民间投资334.82亿元,增长5.8%。分三次产业看,一、二、三产分别完成投资38.92亿元、669.44亿元、462.90亿元,一产同比下降10.2%,二产、三产分别增长0.2%、32.6%。
消费市场保持旺盛。1—10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79.37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17.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实现1205.11亿元,同比增长86.1%;零售业销售额实现124.07亿元,增长19.7%;住宿业营业额实现7.42亿元,增长15.7%;餐饮业营业额实现6.59亿元,增长15.1%。
外贸进出口发展迅猛。1—9月全市进出口总值10.77亿元,同比增长100.6%。其中,出口5.78亿元,增长99.6%;进口4.99亿元,增长101.8%。实现贸易顺差0.79亿元,较1—8月缩小0.09亿元。
财政收支高速增长。1—10月全市财政总收入632.54亿元,同比增长57.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77.0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1.93亿元,增长39.3%,较上年同期提升51.9个百分点;财政支出419.32亿元,增长22.1%,较上年同期提升6.0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款增加贷款回落。截至10月底,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94.15亿元,同比增长13.0%,较年初增加367.77亿元,增加额高于上年同期157.17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31.63亿元,下降0.5%,较年初增加52.30亿元,增加额高于上年同期43.33亿元。
CPI温和上涨。1—10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消费总指数增长1.0%,八大类消费指数呈现“七升一降”的特点。其中,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上涨1.7%、2.0%、0.8%、2.4%、1.4%、3.7%、0.4%,食品烟酒下降1.1%。
用电量保持稳定。1—10月全社会用电量230.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12.3个百分点,较1—9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188.11亿千瓦时,增长15.7%。
新闻推荐
国家能源化工基地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宜居城市塞上明珠——榆林 九边重镇华丽转身 能源新都再现辉煌
古老的信天游,浑厚的黄土地,千百年奔腾的母亲河将它揽入九曲怀抱。榆林,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晋陕宁蒙的交界地带,是历史上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兵家必争地,万里长城横贯东西,宛如一条玉带环绕着榆林...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