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向采访组讲述南江镇竹美村天后宫的往昔云龙桥江心岛天后宫旧址妈祖庙、天后宫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是探访“玉林海丝路”必不可少的内容。上一篇“玉林海丝路”关于高岗岭妈祖庙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市民前往实地参观,还有读者来电,为玉林有如此具有历史感的古庙而惊叹和自豪。
与此同时,读者也向采访组提供了一条线索:云龙桥江心岛天后宫,在古时据说是与高岗岭妈祖庙一起修建的“姊妹庙宇”。这两座庙宇互有往来,其中云龙桥江心岛天后宫就建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南流江江边,体现了妈祖庙沿海、沿江建设的特点。
渊源:“姊妹庙宇”享誉一时
对于云龙桥江心岛天后宫与高岗岭妈祖庙古称“姊妹庙宇”的历史,市文化时空研究会原会长李承伦等民俗学者曾做过一番调查研究。而向采访组提供线索的读者杨老师也曾听过李承伦讲述这番研究,可惜的是李承伦已经离世,大家也未能找到其对玉林妈祖庙研究所留下的文字笔录。
据杨老师复述,天后宫是福建人迁居到玉林后,因怀念故土、希望祈求神灵保佑而建造的。李承伦曾翻阅大量资料、进行多番实地考察、寻找老人印证等,证实了云龙桥江心岛天后宫在古时与高岗岭妈祖庙是“姊妹庙宇”,且互有往来,其中云龙桥江心岛天后宫就建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南流江江边(现在的云龙桥江心岛)。这对“姊妹庙宇”在清代、民
国时期都十分有名气,但后来云龙桥江心岛天后宫遭到破坏,被改变了用途,最后被拆除,现仅留下墙脚。
采访组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广西通志·民俗志》“信仰民俗”中称,汉族所祈保护神时提及船民和渔民崇奉天后,由于历代皇朝对妈祖神的尊封,加速了天后信仰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明代开始,广西各地就已经有了天后宫。清代时广西天后宫分布相当广泛,钦州、玉林、梧州、桂林各地多建有天后宫或妈祖庙,遍及各府州县,数量很多。其中,郁林州(玉林城区当时的称谓)有两处天后宫:城南一里,乾隆十八年(1753年)修;城东五里谷扬堡的高岗庙,亦名天后宫。这段话中关于玉林两处天后宫的位置描述,正是采访组将要探访的云龙桥江心岛天后宫以及曾探访过的高岗岭妈祖庙。
探访:难寻遗迹遗物
采访组此次前去探访的天后宫旧址位于云龙桥江心岛上。大伙选择的是上午9时许前往,此时附近南桥市场各种贩卖声不绝于耳,云龙桥上也是人来人往,而云龙桥一侧的江心岛却显得较为寂静。
采访组在江心岛上仔细来回查看,试图从中寻找到一丝古庙往昔的建筑痕迹。一位住在附近的老者表示,他记得这里原本有一堵看起来比较古老的墙体,但其是否采访组口中所说的古庙遗迹,他不敢保证。
按照杨老师复述学者李承伦生前的研究,云龙桥江心岛天后宫原来是建在岸边的。云龙桥又称老南桥,以前称南桥古渡,南北横跨南流江,为古代郁林至钦、廉、雷、琼等州官道。在上个世纪,云龙桥原本被列为南流江改造拆除并改建的内容之一,消息传开后,市文化局、市博物馆等单位和广大市民都呼吁“不要拆除和改建云龙桥”。后来政府顺从民意,对原防洪堤建设方案作了一些修改,保留了云龙桥,并在该桥南面新开挖一条分洪新河,就这样在此处形成了一个江心岛。而天后宫旧址所在地也就由南流江岸边变成了居于水中的江心岛。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清代的《郁林州志》中记载,清代乾隆举人陈科镳记重修天后宫碑称:“宫之造,眆于明万历间云。”这说明,最迟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这座天后宫已存在。在清代乾隆18年(1753年),这座天后宫进行修治,砖木结构,三进三开间,占地数百平方米,墙上花卉人物的壁画精美绝伦。
而如今,采访组在现场却看不到丝毫遗迹、遗物,令人惋惜,这座走过数百年沧桑变化的天后宫,曾有的气势恢宏和繁华都已成为历史。
传承:民俗文化氛围渐盛
妈祖信仰在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由原来的海神不断发展,最后成为具有护海之神、漕运之神、祈雨之神、生育之神、驱疫之神等多重身份的神灵,在清代更是被广泛信奉。广西各地天后宫的存在,表明了人们对天后的崇拜。
有庙即有庙祭活动。在农历三月廿三日天后诞辰日,广西一些地区的天后宫会举行祭神活动。郁林州“三月农历二十三日,天后神诞,南桥之庙为下庙,高岗之庙为上庙。先两日下庙以銮舆迎神像,有仪仗鼓乐彩亭彩式龙凤狮象诸戏、异草奇花等簇簇为前导。巡游近地至上庙而回,次日上庙亦如之。各演梨园弟子数日。乡村神庙亦时有舆神出游,而唯此为繁华热闹”(清朱椿修,《钦州志》卷1《舆地志·风俗》,道光十四年刊本),这段话极为生动地描述和复原了当时高岗岭妈祖庙和云龙桥江心岛天后宫之间的往来关系,以及祈天后的仪式和习俗的热闹景象。
可惜,后来云龙桥江心岛天后宫遭到了破坏,被改变了用途,先后被用作政府机关及学校用房,最后被拆除,这座古庙就此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不过在上个世纪90年代,善男信女在竹美村靠南流江的岸边搭建了庙堂,开始供奉香火,随后逐渐扩建成如今的南江镇竹美村天后宫。
竹美村天后宫的工作人员陈大姐告诉采访组,大概在1992年,善男信女在现址开始搭建神位,随后各地民众自发捐献,一步步扩建成为如今这般规模。由于信仰妈祖的人数众多,所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祭祀仪式和民俗文化。较为隆重的要算农历三月廿三日的天后诞,是全村或全区域性举行的大型祭祀活动,有舞龙、舞狮、游神赛会等,会请戏班或纸影班前来演出,并开展各种传统文艺活动,非常热闹。这样,妈祖文化也就成为连结乡情乡谊、团结友爱的桥梁与纽带。
意义:夯实“玉林海丝路”文化
明清时期,私商贸易向沿海各地及东南亚各国进一步延伸,“海上丝绸之路”影响力渐盛,妈祖信仰也随着福建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播。随着南流江航运经济日渐兴盛、玉林“岭南都会”影响力与日俱增,福建商人与玉林的交往也渐多。史料记载,福建商人“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棠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在国内,福建商人的足迹遍布广东的番禺、琼州、东莞、徐闻、高州等,江浙的宁波、温州、杭州等,广西的南宁、梧州、玉林等。福建商人每到一处,必当建造会馆,并从家乡请来妈祖祀奉,玉林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姊妹庙宇”相继建成。
随着玉林通过南流江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通贸易日渐频繁,玉林这两座妈祖“姊妹庙宇”的设立树立了一座玉林对外交往的里程碑,妈祖文化这样特殊的文化功能为玉林与“海丝路”上各地城市联系提供了共同的语言,同时再次佐证了“玉林海丝路”曾经的繁华。“海丝路”上的妈祖,已然成为玉林的一个文化符号。
新闻推荐
邮迷展示四方连《记者节》邮票本报讯(记者廖夏茜)11月8日,第18个中国记者节。昨日上午,在城区东门集邮门市部和城东集邮门市部,玉林邮政发售410套《记者节》纪念邮票,被邮迷抢购一空。据介绍,《记者节》...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