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仪式
洽谈业务
本报记者采访中科院院士金涌(左)
外籍参展嘉宾
参会客商、嘉宾在会场品尝榆林好产品
高端论坛
中省市媒体聚焦煤博会
高朋满座
开幕式现场
本届煤博会在人民大厦举行
文/本报记者宋炜 图/刘继远
第十二届榆林国际煤炭暨能化装备技术博览会结束已近一周,但本届煤博会带给榆林能化产业发展的信息和启示仍在很多参会者心中发酵,并通过他们传递给更多的榆林人。就让我们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这届煤博会上那些值得人们咂摸、消化的内容。
No.1 全方位的展示
在全国乃至全球能源生产领域,“榆林”和“煤”两个词相连,就组成了一块响当当的招牌——“榆林煤”。但榆林不光有“榆林煤”,本届煤博会上,上至政府相关部门,下到本市参会的相关企业,都力争在拓展视野的同时,全方位展现自己的综合实力。
以榆林国企领军企业——榆林能源集团来说,参会的董事长宋玉琪就带来了“五张名片”。第一张是该集团已经形成的年产2000万吨、“三低一高”的“榆林煤”;第二张是该集团已建成或在建的四个全部按照超净排放设计和建设、可使用户在享受温暖的同时兼顾清洁的煤电项目;第三张是触角远伸全国20多个省市区和韩国、日本及台湾地区的运销体系;第四张是榆能正在着力打造的以煤基多联产、煤盐气化一体化为主的资源就地转化体系;第五张则是该集团依托榆林丰富的风、光、生物质、地热等可再生资源与现有土地资源以及区域内电网基础条件,积极开拓发展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售电服务、充电桩、新能源运检服务等各类新能源项目。
榆能集团所展示的,正是榆林近年来探索能化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缩影。通过这样全方位的展示,让1500多名参会嘉宾看到了一个相知相熟、并在不断变化与进步的榆林和它不断拓展与成熟的国家级能化基地之路。
No.2 迈向高端与权威
从十二年前的首届煤博会至今,榆林煤博会逐渐完成了从以外地厂商展示相关产品为主的“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展会向业内权威、高端的综合性平台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让很多人觉得最有收获、也最喜欢的,当属每届煤博会的保留节目——榆林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论坛。在这里,与会者能得到专业的全球经济走势和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分析,为自己和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这届煤博会上,多位国内各领域内顶级专家的亮相和讲授,更是让与会者生出不虚此行之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化学工程专家金涌作了题为《促进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高端化的思考》的演讲,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带着《发挥煤炭转化引导基金作用 服务榆林经济转型升级》来了,华北电力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王鹏告诉人们要《深化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迎接美好生活》,西安石油大学教授马宝岐则讲述了他眼中的《榆林煤化工产业实现“四化”发展的路径》……能化基地高端化、煤炭引导基金、电力改革,看到这些名词,你是否觉得有点眼熟?没错,这些事,都是榆林已经在努力或是下一步将要做的。这些专家所讲授的内容与榆林具体实践互相印证之下的“英雄所见略同”,也从侧面证明了榆林所选择的能化产业高端化发展之路“很靠谱”。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晓慧报道11月7日,榆林市四届人大法制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暨《榆林市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修改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议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依法治国有关章节及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