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抬头仰望,是醉人的“榆林蓝”。
草木吐翠,碧波荡漾——放眼环顾,是舒心的“生态绿”。
徜徉在风景如画的塞上古城榆林,蔚蓝色的天空下,河滨公园一片片绿地与青石相伴,一座座楼台被碧水环绕,湖水在阳光下闪耀,让驼城焕发着无限活力。
近年来,榆林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环境质量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榆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然成为一种理念和认知,更成为一种行动,而“榆林蓝”更是成为榆林的金名片。
铁腕治污守护白云蓝天
自实施“蓝天、碧水、宁静、清洁”四大工程后,榆林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三,“榆林蓝”成为榆林的金名片。
空气质量是近年来榆林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个缩影。
让我们先来看一张全优的环保“成绩单”。2014年,榆林市城区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6天,同比增加14天,其中,一级天数93天,刷新了自有监测记录以来榆林优良天数纪录。在2016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榆林排行第29位,是全省唯一一个上榜城市。
“榆林蓝”的金名片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得益于全市上下齐心“护蓝”。
近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特别是中心城区,以创建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为载体,采取了“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为主的一系列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市民呼吸上新鲜空气。“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今年以来,榆林市以继续开展《环保法》实施年为契机,以日常监管为抓手,开展了钻井泥浆“三统一”、辐射环境安全、危险废物等6个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加大整改处罚力度。截至6月底,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496人次,检查企业2943家,立案查处267家,查封扣押47件,限产停产14起,移送司法6起,累计罚款3107万元。
与此同时,榆林市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打造“数字环保”执法平台,建立移动执法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减少人为干扰,完善了全市300多家重点排污企业信息,从技术上实现了环境执法的快捷化、程序化、规范化。
“绿色福利”人人享
秋高气爽,在整座河滨公园当中,亭台楼阁、河堤、栈桥、荷塘、游乐场分布在公园的各个景观节点,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石道沿着草坪划出弧线。在众多景观当中,位于公园最南端的榆溪楼最吸引人。榆溪楼以“榆林八景”为设计元素营造,坐落于大型人工湖中央的湖心岛上,湖水环绕榆溪楼,和谐而自然。
每逢周末天气晴好,河滨公园、季鸾公园就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如今休闲、锻炼不愁没去处了,我每天下午都习惯了来这里走一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顺便看看周边美景,感觉心情非常放松。”提及榆溪滨河公园,市民贺女士赞不绝口。
近年来,榆林市着力打造宜居城市,城市绿化、公园建设等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从“大地披绿”到“身边增绿”,不断增加的生态产品供给极大提升了百姓获得感。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畅享创森带来的绿色福利。
在城市绿化中,榆林市城区建设了榆溪河生态长廊、榆林大道景观公园、东沙生态公园等大型生态公园4处,绿化提升改造了140多条道路和8个广场,建成20余块街头绿地。同时,又启动了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及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程,绿化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由2011年的28.31%、27.56%、6.65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38.34%、34.17%、16.6平方米。
如今,空气好、水质优、满眼绿,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榆林最直观的感受。在持续推进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这座塞上古城不断焕发新姿……华商报记者 张云飞 文/图
新闻推荐
榆阳区举办金秋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6个 总投资89亿元
本报记者吕晶报道10月14日,记者从榆阳区金秋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推介会上获悉:该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推介会上共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89亿元。这些签约项目中,合同项目4个,总投资16亿元;协议项目7个,总投...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