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吕晶 实习生刘卉艳 王媛瑞
今年以来,榆阳区坚持“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基本方略,全面提升“四率一度”,以东南部山区为重点区域,以2372户4267名贫困人口、80个贫困(行政)村(包含原116个省级贫困村)为重点扶持对象,兼顾已脱贫的低收入户及非贫困村,实施8项脱贫措施补齐贫困村建设短板,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据了解,该区贫困户中累计有3828户(人次)接受脱贫帮扶,有1491户(次)低收入户得到巩固扶持;扶贫、农综项目受益总户达到2.38万户;产业扶贫使得今年一般贫困户、低保户得到全覆盖。产业项目扶持1424户,产业贷款扶持516户,互助资金扶持1772户,新建电商扶贫合作点10个;移民搬迁与危房改造共同促进贫困户实现安全住房目标。整改认定2016年移民搬迁16户36人,2017年移民搬迁10户33人,危房改造扶持贫困户191户,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扶持贫困户667户。
在生态补偿与就业安置计划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安置意愿的具有专科学历以上的贫困户子女全覆盖。安置护林员90名,上报市级通过国有企业安置55人,为贫困村招收村医100名;教育扶持方面,建立贫困学生从学前到大学全过程资助体系和精准资助信息系统。计划扶持今年考入大学的贫困户子女30名,计划扶持省外就读在校大中专贫困学生17人,已扶持2014年度贫困大学生190名;健康扶贫进一步加强,建立“四重保障”救助机制,为2016年一般贫困户、低保户和2017年初识别的一般贫困户、低保户购买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为2017年一般贫困户、低保户每人补贴新农合自筹部分。组织50家医疗卫生机构的926名执业医师结对帮扶患病贫困人口1072名。确定两所定点医院,实施贫困人口住院就医免押金、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将贫困户新农合报销起付线由3万元降至3000元,医疗费用报销率提高10%。
此外,在社会保障方面对特困人口实行兜底扶持。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农村特困人口与扶贫对象在识别认定口径、进入退出程序、救助帮扶政策、日常动态管理、工作力量整合等方面进行衔接,实行同步识别、渐退帮扶。对1006户1072名五保人口实施“五保”供养,1185户2736名低保人口实施低保扶持;贫困村脱贫短板进一步补齐。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15项。扶持71个贫困村砌护、硬化道路148公里,建设桥涵17处。整修基本农田3688亩,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40处。扶持8个村组改造农电设施,扶持鱼河镇王庄村等3个村组发展村集体产业,扶持55个贫困村组实施安全饮水工程75处,维修改造村卫生室39个。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曹永军通讯员黄小强郭云亮)8月21日,榆林市维稳办主任张爱国一行3人深入榆神高速半切墩公安检查站督导检查日常盘查工作。张爱国一行来到半切墩检查站,首先查看了榆神高速半切墩公安检查站...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