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树勇介绍小区摆放的回收设备
文图/本报记者吕晶 实习生刘丽媛
“今天的垃圾将是明天的资源,垃圾分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是人人都能做到也能做好的小事。”在5月举行的“高新杯”榆林第五届(青年)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初赛现场,参赛选手蒋树勇关于“互联网+垃圾分类”的介绍吸引了评委和观众们注意。
“听说过‘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可\‘互联网+垃圾分类’还是头一次听说。听他讲完,我觉得挺有道理也挺实用的,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垃圾分类数据的实时采集,并从源头上对垃圾进行管理和再利用,既能保护环境也能节约资源,一举两得。”同样参加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的张红春这样评价蒋树勇的介绍。
“其实,智慧垃圾分类在许多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一些大城市已投入运行,参加这个比赛,我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智慧垃圾分类是怎么一回事,从而打开人们自觉将垃圾分类投放的突破口。”蒋树勇说,他的参赛初衷就是为让更多人了解智慧垃圾分类。
今年36岁的蒋树勇经营着一家以物业管理、市政道路养护维修等为主要业务的城市综合服务公司,这也是榆林第一家具有生活垃圾经营清扫、收集、运输、处置资质的公司。大学刚毕业时,他在深圳创办了一家装饰公司,因为经验不足、定位不准等原因导致第一次创业失败。随后他应聘到深圳一家公司做产品设计积累经验,查找自身不足。2011年,他回到陕西从事物业管理工作,这也为他后来启动智慧垃圾分类工作打下了基础。
2016年9月开始,蒋树勇着手实施“城市(乡镇)智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创业项目。早在他在中山大学读MBA时,他的导师就在做这个项目,环保又节约,效果非常好。蒋树勇考察后发现,在北方几乎无人做这个项目,而且榆林人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需要一个美丽清洁的生活环境,于是他萌生了在榆林创业的想法。
“‘互联网+垃圾分类’利用新技术,给每个垃圾桶都办了一张\‘身份证’,可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回收信息的实时监督察看,并进行有效溯源管理。在信息时代,这已经成为新趋势。”蒋树勇介绍,我国北方由于垃圾分类意识淡薄,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同时也给环境治理造成了巨大压力。垃圾分类回收后,就能做到变废为宝,比如,废旧的铝制品餐盒可回收再利用,塑料餐盒则可以通过特定方式产生热能,一般垃圾经过干湿分离后,湿垃圾可作堆肥处理等。
今年,蒋树勇尝试着在榆林高新区高新华府小区摆放回收设备,进行旧衣服回收。“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回收的衣服进行了两部分处理,比较新的衣服捐赠给了需要的人,较破旧的交给了我们合作的河北厂家进行分类处理。可别小看这些旧衣物,经过处理可以制成工艺品。”蒋树勇计划今年还将与神木一家养殖公司签订合约,提供数据库和云平台,助其实现垃圾回收再利用。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垃圾分类投放宣传、末端处理的场地租赁以及建设成本问题。”虽然创业中面临不少困难,但蒋树勇非常看好智慧垃圾分类的前景,“我们计划分步实施这一项目,先在乡、镇、社区建立示范点,让大家认识到智慧垃圾分类的好处,随后扩展到更多的地方,真正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管理。这个项目其实是一个半公益性质的项目,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这种环保节约、变废为宝的事业会走得更远、更久,因为它会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8月档期的电影市场激荡人心。国产片中,《战狼2》以45亿位居票房首位。其次,《心理罪》、《杀破狼·贪狼》、《侠盗联盟》、《鲛珠传》、《破局》、《十万个冷笑话2》票房号召力也比较强。进口片方...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