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榆林新闻 > 正文

春风细雨润心田文明花香溢满城 ——榆阳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来源:陕西日报 2017-08-16 09:20   https://www.yybnet.net/

艾永华 刘亚飞 霍怡

近年来,榆阳区抢抓榆林大发展和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园区引领、项目带动战略,已成为晋陕蒙接壤区强势崛起的经济热区。2016年,榆阳区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县区第6位,成为陕西省入选“综合发展实力”“最具投资潜力”和“新型城镇化质量”三个全国百强区的唯一县区。

在经济建设取得硕果累累的同时,榆阳区把精神文明建设定位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城乡一体,全面推进。“十三五”以来,该区将建设“文明榆阳”响亮提出,制定了宏伟蓝图:努力实现“富裕、美丽、文明的新榆阳”。

筑牢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榆阳区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丰富内涵、重要意义、实践要求,通过培育公民价值观念,规范道德行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着力强化理论学习教育。该区向各机关单位印发了《关于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学习计划,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作为各类理论学习前30分钟的必学内容。区委党校将“三个倡导”24个字的主要内容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内容。各乡镇(办事处)、街道办基层党组织全面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制度,使宣传教育活动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区委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宣讲组,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大讲堂活动,已宣讲500多场次,受教育的干部群众有10万多人。

大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该区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大力宣传生产生活中涌现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榆阳电视台开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黄金时段播出“三个倡导”24个字的字幕广告和主题片。《榆阳报》在重要版面常年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价值观”专栏,在显著位置刊载“三个倡导”24个字,重点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宣传教育,并且开通了“榆阳道德高地”热线,将群众反映的好人好事进行交流互动。区委宣传部全面开通“榆阳宣传”手机客户端,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利用手机微信、微博和QQ群等方法对“三个倡导”24个字进行宣传教育。区文明办制作了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效果好的年画、手提袋、纸杯等宣传品,在车站、广场、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发放。各社区采用“调查问卷”“有奖问答”的形式,进门入户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同时,制作了一批“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主题公益广告,整合区文化、广电、住建、交通、教育等部门资源,以灯箱展板、建筑围挡、电子屏幕、车体广告等载体,在广场公园、主要街道、社区学校、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进一步扩大公益广告覆盖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目可见、无处不在。

广泛开展“六进”主题实践活动。为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榆阳区委宣传部、创文办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广场、进农村的“六进”主题实践活动。专门组建了文艺宣传队,精心编排了有关诚信、友善、志愿服务、文明出行等节目,深入基层演出,累计演出3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6万余人。先后开展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千场电影进广场、进社区、进乡村”放映活动,挑选了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优秀影片向群众播放。每次放映前先播放《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动漫片》《修四德、行六礼》《乡村文明你我他》等公益广告片,已累计放映3760场次。深入全区8个街道办事处53个社区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好市民”专题宣讲,5万多居民群众接受了教育。举办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仁、义、诚、敬、孝传统美德”大型书画及剪纸展,全区范围内征集到200多幅作品。

同时,在城区30多所中小学中,通过开展“考考父母价值观”活动,实现了“小手拉大手”的教育目的。全区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9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全部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主题区域。“六进”活动搭建了全民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全面展示了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社会精神风貌,引导全区形成良好民风社风。

选树标杆提升公民思想道德境界

见贤思齐,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是榆阳区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近年来,榆阳区先后开展了“修四德、行六礼,做文明有礼的榆阳人”“学习雷锋、日行一善,争做榆阳好人”“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连续举办了四届“道德模范”和“榆阳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向上级部门推荐好人线索12000多条。先后评选出120余名区级道德模范和“榆阳好人”,22人获市级道德模范称号,65人获“榆林好人”称号,6人荣获“陕西好人”称号,6人荣获“中国好人”称号。在评选活动中,涌现出一个个新时代的模范典型,有助人为乐的环卫退休职工胡拖莲,诚实守信的民营企业家谢海琴,热爱公益事业的银行保安刘志军,惩恶扬善的基层民警高智君,有被媒体称为“乘客卫士公交楷模”为乘客安全献出生命的白生友,还有暴雨中救人的公交司机张宏……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传遍全国,他们的美德汇聚成榆阳好人的“道德群像”,他们的壮举凝聚成“大爱榆阳”的精气神,构筑起昂扬向上的精神道德高地。

广泛开展精彩纷呈的“道德讲堂”实践活动。榆阳区将道德讲堂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弘扬“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引导人们走进道德讲堂,学习身边好人。

全区各单位高度重视道德讲堂建设,紧密联系自身业务,纷纷邀请感动陕西、感动榆林及“榆林好人”等各类模范人物走进单位内部的道德讲堂,讲授敬业奉献、诚信友善的事迹,感受道德的力量。在按期开展活动的同时,做到一堂一档案,一堂一主题。公安、工商、教育等19个“窗口”单位积极开展了“文明行业”竞赛活动。行政执法、公共服务“窗口”行业,以“争做文明有礼的榆阳人”为主题,邀请“文明监督员”对各单位年初的公开承诺进行评议。各社区的道德讲堂更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保宁路社区组织道德讲堂,要求身边人讲身边事;榆林学院、万佛楼、建安路社区分别邀请国学教授吕波连续讲授“家风、家训、家教——幸福人生的传家宝”专题讲座;崇文、金阳、肤施社区利用道德讲堂制定市民文明公约、小区文明公约、楼道文明公约,并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及文明家庭、文明楼宇、文明小区评选活动;定慧寺、夏洲路、福安路社区以“邻里一家亲”为主题,鼓励群众讲述邻里间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的感人故事……

在牛家梁镇的道德讲堂上,“中国好人”姬春梅坚持替亡夫还债7年,发现自己身患绝症,仍然教育子女替父还债的故事,赢得所有听众的敬佩。在朱寨村、寨坬村、白舍牛滩村的道德讲堂上,榆林市孝老爱亲模范田爱爱、榆林十大孝子李彩玲详细讲述自己如何孝敬老人,如何对待家人,怎样和谐邻里关系的事迹,教育了众多村民。乡村的道德讲堂不仅扶正了家风、民风、村风,使得“晒”家训、树家风成为榆阳农村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同时,榆阳区充分利用儿童节、艺术节、主题班会等时间节点,在教育领域全面开展诚信教育、尊师教育、孝老爱亲及崇德向善教育,先后有10万多老师、家长和学生接受了道德“洗礼”。城区40多所中小学,将“道德讲堂”列入年度教学计划,把“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公民道德歌》正成为各校园内的流行歌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弟子规》、《三字经》已成为各中小学生耳熟能详的思想准则。每一期道德讲堂始终与八礼四仪、日行一善、学习雷锋和感恩教育等紧密结合,使每个榆阳人都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深化诚信体系建设。为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榆阳区专门组建了诚信建设工作小组,建立完善诚信制度。以“五大创建”为载体,在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以及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中,广泛开展道德大讲堂、志愿者服务、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积极推动窗口行业、金融行业、食品行业、重点企业诚信建设。在地税局、农商行、食品药品监督局等单位、企业,大力开展诚信建设宣传。并认真落实榆林市年度《失信被执行名单》,通过《榆阳报》、电视台等媒介发布诚信道德“红黑榜”,对全区所有失信的“老赖”进行全面曝光,让失信人寸步难行,在全社会形成强有力的威慑。

城乡共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要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乡村文明建设是关键。为了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榆阳区专门召开会议,推广各地城乡共创共建经验,通过以城促乡、共创共建,将社会文明新风气扎根农村。

2014年,榆阳区率先启动了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农居“三个美丽”建设工程。全区镇级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广播室实现全覆盖,已建成乡镇文化活动广场23个,文化活动室23个,文艺健身器材配送覆盖率达90%。各乡镇全部按照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区处理”的清运模式,实现了环卫工作城乡一体化管理。据了解,该区已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市区级示范村8个,市区级文明村12个,美丽乡村重点村149个,打造出27个“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2016年,被省文明办确定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重点示范县(区)。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榆阳区文明委印发了《关于在农村以建设“文明家园”为目标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作为整治重点,划定红白喜事标准和规模,让村民有规可循。积极推动村民议事会、红白喜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组建。全面开展“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主题活动,党员干部做表率,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推动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

“红白事节俭办,省钱、省心又省力,村民不用再硬着头皮攀比了。”朱寨村的朱来旺大爷对村里推行的《红白理事章程规定》十分赞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日渐成为村民心中的新标准。

为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榆阳区成立了“陕北说书”宣讲团,通过“三下乡”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各村组,把党的惠民政策、文明新风、诚信榆阳、传统美德等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的宣讲,累计宣讲60场次,文艺演出、送戏下乡近百场。

同时,在各乡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以及“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评选活动。按照行政村和农村社区宣传覆盖率达到100%、农户参评率达到95%的目标,做到家家参评、户户挂牌。共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150人,“十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500余户,设立“善行义举榜”25处。通过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把农民群众的思想凝聚起来,大大激发了村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广大农村实现了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生活美。

健全机制志愿服务传递社会正能量

志愿服务是城市最温暖的底色和最靓丽的风景,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榆阳区社区志愿者服务站达到53所,实现了城市社区全覆盖。各服务站作为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平台与窗口,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

为了让志愿服务活动长足发展,榆阳区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的文件,规范了关于志愿者招募与注册、权利与义务、管理与服务、表彰激励等规章制度。并建立起有志愿者队旗、有志愿者名册、有活动记录、有活动影像资料的“四有”管理机制,形成了区协会总牵头、街道(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具体负责、落实、推广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志愿服务工作的重心下移和全面覆盖。全区注册志愿团体616个,志愿者34500余名。

该区广泛开展特色志愿服务,以“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为载体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受助群众近万名;在世纪广场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党员亮身份、做表率志愿服务”授旗宣誓仪式;启动了精准扶贫“圆梦行动”志愿活动,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各社区广泛开展“微心愿、微捐赠”“幸福禾苗课堂”“八大关怀”“院落讲堂”“扶贫济困、温暖人心”“爱心圆梦”等30余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深受广大群众欢迎。2015年以来,全区共开展各类志愿活动4006项,先后荣获全省志愿服务最美社区3个,全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3个,全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3个、全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4个。

文明,让城市更加美丽。榆阳,这座有着2000多年人文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向“仓廪实衣食足、知礼节晓荣辱”全面小康社会铿锵迈进。

新闻推荐

李春临在全市社会信用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明确信用管理机构 全力优化建设环境

本报记者白潇报道8月10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社会信用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春临出席并讲话,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博出席会议。李春临指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社会信用...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春风细雨润心田文明花香溢满城 ——榆阳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