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榆林新闻 > 正文

回想当年老人们对我们的教育要求

来源:榆林日报 2017-08-12 09:41   https://www.yybnet.net/

薛芳春

我的老人们是乡下不识字的土农民,但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中华传统美德,从我们刚懂事开始,他们就用这些美德教育要求我们。

记得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人就不让我睡懒觉,爷爷经常说的两句话:“晚上不睡是赖人,早上不起是病人。”“早睡早起不惹是非。”要我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

我们很小时家里人就让我们打扫院落、喂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大一点后,拾柴、拾粪、剜草、沟里往家提水干这些活,从小培养我们良好的劳动习惯。

爷爷做什么都讲条理化,他让我们帮他拿家具,用罢一定要放回原处,不能丢三落四邋里邋遢。

我们家那时生活条件差,穿的都是自己家纺织的土布,添置一件新衣服后穿上要爱惜,新衣服平时不能穿,只是出门时穿一下。一件衣服大的穿罢小的穿,直到烂得不能穿了。出门时没有新衣服就是旧的也要洗干净,家里人很重视仪表和声誉。

我们外出走时,家里大人们总会叮嘱我们:“出去后不要糟蹋人家,不能拈东拿西。”我们出去自然不会糟蹋人家,就是每年夏天杏儿成熟的季节,我们路过见人家成熟的红杏落下一地,是很爱的,但记着家中大人们的话不去捡一颗吃,更谈不上偷拿人家的东西了。

有一年贫困户应成家过年时,因为他母亲眼神不好,把准备下初一吃饺子的荞麦面一半倒在脚地一半倒在泔水桶,一家人急得哭鼻子,我母亲知道后给他家送去几斤白面。母亲说:“人不能总想着占别人家的便宜,我们可以不巴结权贵但不能看不起、不关心穷苦人。”

父亲常对我们说:“穷扎不下根,关键是人要有骨气,要往好处看,要往远处看,要艰苦奋斗,发家致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亲和大哥每天都是忙着干活,就是冬天和天阴雨湿时也总要找些活干,为生活奔波。

就我们这样的贫困家庭,父母还是省吃俭用供我们上了学。我念绥师时正是国家最困难时期,我上绥师后,因为缴不起每月的三十斤粮票被迫休学两年。后来虽不带粮票了,但父母已是六十几的人了,在家中缺吃少喝没钱花的窘境下,还是坚决让我复了学,并上完了这个学。

父亲经历和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对敌斗争中他三次被敌人抓住,受尽了严刑拷打,身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一九四七年秋打榆林时,那时他是村内党的负责人,李家沟区上来人,要我村派一人一头毛驴,从李家沟往义合送军粮,工作危险性很大,谁都不愿意去,他二话没说赶着自己家的毛驴去了。和他同去的李家塌李登业,去后不久就被敌人飞机上扔下的炸弹炸死了。他不光担惊受怕,走时天气还暖没带御寒的衣服,冷冻了几个月,回来后就马上投入到他的革命工作中去。

我能学有所成登上教书育人的讲台,是凭共产党毛主席才翻身得解放,走到了这一步,也是我的老师们在我身上倾注血汗的结果。我教学后不久,父亲就提醒我看望了我的小学启蒙老师李鼎年和初中班主任刘汉杰,去感谢他们对我的教育教诲。

我开始教学的第一天起就想着,加倍努力把我的教学工作搞好做出成绩报答党的恩情,不辜负老师和家中老人们对我的期望。

爷爷和父母亲的以身作则,以及言传身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训、家规、家风”在教育家庭成员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回想当年老人们对我们的教育要求,为传承并弘扬好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现将其总结如下:

咱家往昔是穷人,从来人穷志不穷,

祖上口传有家训,后代传承到而今。

齐家治国为己任,志存高远树雄心,

孩提施教重修身,兴业前景在后人。

老人关怀爱子孙,儿孙孝顺敬老人,

尊老爱幼我家风,家和开道万事兴。

开始涉世遵家训,行端立正去做人,

不亢不卑不骄横,说话做事讲诚信。

为求生存钱要挣,生财有道不损人,

发家致富靠辛勤,脚踏实地干事情。

公私钱财要分清,奉公守法管行动,

不去坑蒙拐骗人,要有尊严重名声。

人有用时得尽心,绝对不去当小人,

左邻右舍都亲近,不以利益去分等。

心中总有苦寒人,尽力施舍肯济贫,

穷富亲朋进家门,阖家老少笑颜迎。

人有喜庆当高兴,眼红妒嫉是小人,

记住独木难成林,祝愿众人都兴盛。

人际之间有纷争,化解矛盾有责任,

拨弄是非不可行,不做火上加油人。

不可恃强凌弱人,和人相处要平顺,

得饶人处且饶人,万不得已才讼争。

家贫难出读书人,身着烂衣进校门,

饿着肚子啃书本,苦尽甘来事业成。

堆金积玉也有尽,开源节流才无穷,

中华传统勤俭风,未雨绸缪理家政。

新闻推荐

“榆林煤”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品牌

榆林煤炭生产实现大型安全高效 本报记者侯红雷 在中国的煤炭市场,知道“榆林煤”的人越来越多。从偏远的西北一路销到京津冀和东南沿海,榆林煤炭的品质得到了市场的一致认可。2015年...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回想当年老人们对我们的教育要求)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