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薛钊则 孙宏
去年以来,榆横公安分局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防控网络建设,不断优化警务运行机制,着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配套的立体型、全时空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
“三个建设”夯实防控基础 辖区初步形成了视频监控包围圈
近年来,该分局以基础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实时视频监控网建设,在完成“天眼”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141路视频监控、6套治安卡口的“天眼”二期工程已投入使用。累计建成了包括216路公共视频监控、10套治安卡口、2套电子围栏、1万余个小探头的视频监控网,实现了省、市、区三级公安视频监控资源的互联互通,初步形成了视频监控包围圈。大力推进实有人口管控网建设,实行户口登记管理责任追究终身制,前半年累计办理户籍业务4263人、身份证991张、居住证545张。按照“谁调查、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推动人口基本信息采集,采集率达90%以上。截至目前,共清理检查出租房屋256户,登记流动人口709人。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和单位防控网。去年以来,在辖区组建了“红袖章”队伍,辖区61个小区全部建立楼长、单元长制度,分别建立了若干个微信群,形成了群防群治、齐心协力抓治安防控的新格局。
“三项机制”提升防控效能 处置指令能在第一时间推送至作战一线末端
该分局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制定下发了《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总体方案(2016—2018)》,将该项工作纳入全年20项重点工作。健全扁平化指挥机制,充分运用对讲手机、无线图传系统等现代化通信手段,建立了指挥长对一线民警点对点的指挥处置机制,确保了处置指令第一时间推送至作战一线末端和最小作战单元。优化警务保障机制,对基层实战部门在警力保障、资金使用、装备完善等方面予以大力倾斜。去年以来,投资230万余元配发了现场勘查、痕迹物证提取、信息录入设备等刑事技术设备,配备了对讲手机60部、执法记录仪50台,建成了四侦合成作战室、派出所刑事技术分室。
“三种应用”增强防控质效 近3年通过监巡对接合力查处治安案件194起
该分局聚力打击违法犯罪,开展24小时不间断视频巡逻,实现了视频巡逻与街面巡逻有效对接、形成互补。近3年来,通过监巡对接,合力查处治安案件194起,破获刑事案件69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57人。突出社会化防控,根据辖区的治安情况,依托治安“四色预警”,实行等级化巡防,健全灵活了勤务运行机制,划定了阳光广场、沙河公园、榆林一院等24个必巡点和6条必巡线路,每天开展3小时的徒步巡逻,街面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去年以来,街面巡逻警力共接处警405起,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168起,现场调解矛盾纠纷210起。强化便民利民服务,去年以来,警务工作站和警务室共开展便民利民咨询服务1000余次,帮助走失老人、儿童安全回家14人次,通过“小萝卜”公益平台帮助群众返还钱包、手机30余件。累计利用榆横公安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受理群众咨询1100人次,帮助群众70人次,征询群众意见400余条。
新闻推荐
全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暨改革工作会议举行 陈宁李春临出席并分别讲话
本报记者宋炜报道8月9日,全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暨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在市委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传达了中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暨国有企业改革会议精神,分析榆林市国有企业在党建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新...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