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送抵村邮站后,太平沟村值班干部签字确认。
文图/本报记者 满孝永
盛夏的清晨凉风习习,5时35分,中国邮政榆阳区分公司小纪汗邮政代办所的投递员张智清便已投入工作,抵达了他当天的第一个签到点小纪汗镇黄土梁村进行邮件投递。而这一天里,他要驱车上百公里,先后前往七八个建制村投递信件、包裹,并必须在黄土梁、奔滩、大纪汗、井克梁等4个签到点完成签到……
1、“四个固定”打通通邮最后一公里
6月20日,伴随着全市3208个(非直邮到户)村级邮站的建成挂牌,及邮政企业与各村委会间代理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榆林市建制村全部实现直接通邮。“今年以来,市邮政管理局按照国家邮政局发布的《邮政普遍服务》新标准要求,紧紧围绕农村通邮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问题,通过挂牌作战、摘牌销号、每周督导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圆满实现了全市建制村直接通邮全覆盖的目标。”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曹瑞珏说。
据了解,对于建制村直接通邮工作,市邮政管理局一直保持高度重视。今年该局又在重新摸排认定的基础上,通过与邮政企业的深度座谈,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相关计划、举措,并要求邮政企业严格按照普遍服务标准“四个固定”的要求(固定人员、固定频次、固定地点、固定协议)加紧实施、抓好落实。
“按照市邮政管理局有关要求,今年以来,我公司仅在干线邮路开辟、营运车辆投放及增聘乡镇普遍服务网点投递员等方面,就先后投入资金1540余万元。其中,新增的168名乡镇邮路投递人员目前已配备到位,由此真正确保了基层代办局所营业、投递业务的同时开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半营半投\’的模式,同时固定人员也为固定频次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省邮政公司榆林分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刘海军说。
此外,市邮政分公司还与各村村委会签订了代理协议,实现了固定地点及固定协议,这也标志着长期困扰榆林市农村通邮最后一公里的最大瓶颈已全面疏通。
2、“数字监管”提升邮政普遍服务质量
8月7日,记者在市邮政分公司近期投入运行的投递指挥调度系统中随意抓取了投递员张智清实时的工作动态信息。
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系统正式启用后,投递员只需在专业PDA终端或任意一部智能手机上下载相关APP,经过注册、登录,便可在任意指定区域自动进行签到操作;系统则会根据签到记录,记录该投递员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到达时间,方便后台人员对其进行实时调度和数据管理。
而投递指挥调度系统的上线利用,还可对投递员进行考核。“市邮政管理局要求,政府驻地村每周投递频次须达到5次,建制村每周则为3次。投递员如在规定间隔时间内未到达考核点,系统便会发出预警信息,这便对我们在农村地区投递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海军说。
“过去,乡镇代办所只有一名投递员,无奈只能半天开门营业、半天下乡投递,服务质量自然难以大幅度提升。现在人手增加到了两名,营业、投递各有专人负责,加上对固定地点、固定频次的新要求,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自然提高了不少,群众的满意率也有了较大的提升。”青云邮政代办所投递员李铁平说。
新闻推荐
记者白璐璐8月4日下午,榆林市举办的榆林第三期大讲堂活动开讲,活动邀请了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室主任黄承圯就优化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业务知识作专题培训。榆林市政协主席刘春桥...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