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尚春艳 罗喜林报道 神木市麻家塔办事处骆驼场村以“党建引领,建设和谐富民新区”为目标,用城市理念建设现代农村,运用网格化管理按图索骥,激活机制,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去年该村850人人均纯收入19600元,今年有望突破2万元,全村9年无上访。
1、夯实基层基础 实行网格化管理
今年以来,该村班子成员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村295户村民挨门逐户进行走访,登记户情信息,并按户进行编码,完善“一图、一表、一卡、一册”和“四个一”信息登记,实现了村情、民情数据化。
同时,该村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24个党员责任区,选出指挥长、网络长、小组长、指导员、网格员的“三长两员”,每个责任区设立安全、环保、维稳和党群服务四个岗位,由党员联络包干,明确责任,实现了全村一张网,切实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中,该村党支部依托党员责任区,在全办首创党群连心卡,党员结对帮扶村组干部,挨家逐户走访,大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摸清村情民情底数,实现了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按照程序评选出精准扶贫对象12户21人。
2、激活工作机制 提升“两力两率”
在提升基础组织战斗力、对上级要求执行力、突出问题解决率、群众对党组织的满意率的“两力两率”工作中,该村党支部按照办事处党委“五化”建设要求,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追赶超越”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注重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统筹安排“三会一课”、支部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及远程教育等工作,在学习教育中,对缺席党员实行上门补课送学,提高党员参会率。
注重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了支部抓委员,委员抓党小组,党员带群众的发展管理机制。6月初,村支部组织村“三委”班子成员、爱心党员、村致富带头人等共同集资走访慰问了村内困难老党员、困难群众。七一期间,村支委会组织党员到榆阳区赵家峁村考察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全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几年来村里没出现过一笔“问题账”。
3、明确责任主体 维护社会稳定
以支部为纽带,以党员责任区为突破口,以设岗定责为抓手,排查矛盾纠纷34件,化解32件,尾留2件,其中1件为土地权属纠纷,已经进入土地确权司法程序,另1件已落实稳控责任,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了连续9年无上访对象。2014年至2016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平安村”。
4、落实村规民约 改善人居环境
为创建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改变“脏乱差”现象,村上出台了《环境卫生整治方案》《爱国卫生运动村规民约》《环境卫生整治方案》,划分了环境卫生责任区,明确了环境治理责任主体,制定了考核机制、督查评比机制、兑现奖罚机制,确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活动日。村内各组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评比打分,对评出的先进给予表彰奖励,对评比差的给予罚款并通报批评。
新闻推荐
市政协委员、羊老大国旅董事长樊金朋当前,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政府投入的资金、人力严重不足,措施、方法、手段、理念相对滞后,旅游企业小、弱、散、差,创新不够,赢利不强,竞争力弱。从业人员素养和服务...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