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到底是什么病毒?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预防?日前,记者采访了玉林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全信斌。
H7N9由禽流感病毒引起
患者多伴随发烧头痛
全信斌指出,H7N9型禽流感即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当病毒在禽类体内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重配,致使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才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疾病的发生。至今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5N6、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亚型。
H7N9型禽流感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进行传染,发现难度较其他类型病毒难度更大。“H7N9禽流感最大特点就是具有高病发率和高致死率。受感染的患者多表现为发烧、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时而还伴随着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全信斌告诉记者,患上H7N9禽流感的中重症患者病情发展更快,3天~7天内就会出现重症肺炎、高热、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甚至导致死亡。H7N9病例早期发病无特异性表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才能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
全信斌强调,市民若在接触病禽或死禽后出现发烧及咳嗽、怀疑自身可能感染H7N9禽流感,要立即就医,并向医师说明禽类接触史。
H7N9病毒季节性流行 市民不必“谈禽色变”
据了解,每到冬春季都会出现H7N9病毒季节性流行,只是今年相较于以往更早、散播速度更快,气候的因素以及地方对活禽消费和食用习惯都有很大关系。但是,市民没必要“谈禽色变”。
目前我国确诊的H7N9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且以暴露于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的比例居多。同时,H7N9病例还具有病例高度散发,很少有报道称群体性感染病毒,最多也只有一个地区出现2例~3例,并没有出现持续性的“人传人”现象。
全信斌指出,市民没必要不吃不买禽类肉制品,关键是要到正规渠道购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的禽类及其肉制品都是安全的。“H7N9病毒在70℃高温以上条件下煮两分钟,就可以彻底灭活,现在没有任何的证据可以证明经过妥善处理的禽类或禽蛋类传播给人类。”全信斌向记者介绍,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高温下就能将病毒全部消灭,家庭、市面上完全熟透的鸡鸭肉、蛋均可以放心食用。
据了解,H7N9病毒反而在低温、酸性环境都能长时间存活,比如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
专家提供预防禽流感贴士
对于禽流感的预防,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市民不要为预防禽流感而给家人乱吃药;而是需要通过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进行预防。
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更不要接触病、死禽。避免与活的鸡、鸭等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不去活禽市场或者流动摊点购买活禽食用或带回家中饲养。
选择购买冷鲜、冰鲜禽类产品。禽感染病毒后,一般来说并不表现为发病或死亡。因此,表面看上去健康的禽类并不代表就是安全的。接触活禽或暴露于有活禽的环境,特别是在有疫情的地区购买活禽,将大大增加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市民应改变购买和消费活禽的习惯,选择正规的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经正规部门检疫确认是安全的冷鲜、冰鲜禽类,可以大大降低H7N9病毒的感染风险。
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做饭做菜时,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鸡、鸭等禽肉及其肉制品以及禽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吃。
接触活禽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从事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行业人员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手套、戴口罩、穿工作服),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鼓励发展规模化、规范化畜禽养殖,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严格管理,减少病毒侵袭机会。农村家禽家畜饲养一定要与居住生活环境相对隔离,避免不同禽畜混养,也不要将外来禽与家养禽混养。发现病死禽要及时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妥善处理。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师自己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是否到过活禽市场等情况,以便医师及时、准确做出诊断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喝生水。居住、生活环境要注意适度通风换气。注意饮食和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新闻推荐
本报玉林讯(记者/黄珊通讯员/陈立萍)日前,自治区精神文明办对第一至第十五批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进行复核,决定继续保留995个村镇自治区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和2247个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