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社区医院看病虽然提倡“大病进医院,小病找社区”,可是市民还是不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据记者了解,目前市民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认同度偏低,“有些很普通的感冒甚至都去大医院挂号”。
多数市民选择大医院就诊
近日,记者就市民就诊情况发起网上问卷调查,在随机调查的100多人中,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平常患感冒等常见小病时,有20%选择到社区医院,35%到三甲大医院,13%到就近的私营诊所,32%自己到药店买药或等待疾病自愈,10%不在乎医院等级。
近年来,各地在推行分级诊疗,相关的系列政策和举措,就是为了让市民能在家门口看上病,不用到大医院去挤。但从调查的结果发现,尽管社区医院很近,大部分居民还是选择到大医院。
此次调查发现不少市民对社区医院并不了解,甚至有3成调查对象表示不知道有社区医院。而选择去社区医院看病的市民里,多数是治疗感冒类的小病,有的则是做免费体检。
大医院患者爆棚 社区门诊患者寥寥
近日,气温骤降,感冒发烧的市民也因此激增。记者在玉城各大医院走访中看到,门诊楼里人头涌涌,形如赶集。挂号排队、上下电梯排队、缴款排队、化验透视排队……患者的时间全耗在排队上。记者发现,与玉林市的几家大医院门诊出现排长龙的现象相比,一些社区卫生所却门可罗雀。
记者在五里桥社区卫生服务站看到,有内科、儿科的两名医生在坐诊,前来看病的患者极少,“我平时头痛脑热的病都到这儿来看,离家近、方便、还便宜,也不用排队。”居民黄阿姨说。“来看病的多是感冒、咳嗽的病人以及一些量血压的居民。”该服务站的负责人张医生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分别来到南观、北辰、垌口、大新等多个社区卫生所、卫生服务站发现,这些社区门诊普遍冷清,大医院排队等待看病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居民:不信任社区医院
为何不到就近的社区医院就诊?有部分居民向记者反映,社区医院与大医院相比,虽然就医方便和服务态度好,但医疗技术和设备水平远远落后。“我们一家子从来不到那儿看病,情愿到大医院排队。”张阿姨一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连忙摇了摇头,她觉得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施都比不上大医院,生了病何必那么麻烦,还不如直接到大医院就诊,即使排队,也能排得心安。
蒋女士前段时间感冒,到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挂号后,她才知道前面排了近20个病人,估计要等上2个小时。蒋女士知道自己只是普通感冒而已,她本来想去找社区医生开点药,可她没有去社区医院看病的习惯,对社区医院也有所顾虑,索性还是决定到大医院就诊。
社区医生:社区医院具备常见病的诊疗
“大家对医生的要求很高,老百姓有病就去大医院其实主要是心理导向问题,他们看中大医院的医疗水平,对社区医院的不信任。”五里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张医生说,对于一些儿童常见病,如感冒等,社区医生同样可以诊治,一些儿童常用药大部分也能开到。
张医生原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内科副主任医师,目前担任五里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门诊工作。张医生说,对于常见病的诊疗,社区医院是具备相应能力的,社区医生一样可以治好病,但是社区医院和医生仍得不到认可。张医生称,虽然她有专业的技术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平均每天门诊量也不多,最多也是七八十人。
推行签约社区医生工作
据记者了解,目前,玉林市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开展签约社区医生的工作。从去年开始,名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铺开该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几千名社区居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负责该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说,社区签约服务把医疗机构和服务对象紧密联系,使大医院和患者关口前移,转为社区医院和社区居民。居民接受签约“家庭医生”的服务,有点小病小疾时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求医问药,非常方便。
对于社区医生遇冷的情况,市红十字会医院医务部负责人表示,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基层能力有限,部分百姓健康意识也有偏差。因此,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加强社区医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让老百姓对他们更有信心,促成社区医生签约,进而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冷清的现象。
新闻推荐
秋风吹,肺燥猛,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人肺阴。入秋后常常会出现咽干口渴、皮肤瘙痒、眼睛干涩、咽喉肿痛等秋燥现象。让这几款茶汤来润润燥吧!咽干口渴:煮点沙参麦冬汤玉林的秋季比较干燥。肺主呼吸,故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