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肺燥猛,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人肺阴。入秋后常常会出现咽干口渴、皮肤瘙痒、眼睛干涩、咽喉肿痛等秋燥现象。让这几款茶汤来润润燥吧!
咽干口渴:煮点沙参麦冬汤
玉林的秋季比较干燥。肺主呼吸,故燥邪之气易伤肺阴,人就容易出现口燥咽干、咳嗽少痰。日常可吃点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荠、银耳等,临床上常用沙参、麦冬、百合、玉竹等药材以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不妨试试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温病条辨》的治燥名方“沙参麦冬汤”,具体药物有:沙参9g,玉竹6g,生甘草3g,冬桑叶4.5g,麦冬9g,生扁豆4.5g,花粉4.5g,用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服1剂,也可代茶饮。方中沙参,味甘性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可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麦冬,味甘性微苦微寒,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之功。
皮肤瘙痒:用沙参玉竹炖汤
虽然生活在多雨的岭南地区,但到了秋冬季节仍会感到皮肤干燥,甚至瘙痒。这时可煲点汤喝,像沙参玉竹汤就不错。
玉林人煲汤比较讲究,用的食材也比较多,比如这个方子就要准备沙参30g,紫苏叶10g,麦冬15g,玉竹15g,陈皮10g,甘草5g,猪皮一块或猪瘦肉150g,把它们与适量水一起放到砂锅里煲汤,快煲好时再加点盐调味。也可以与大米一起煮粥喝。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皮毛的干燥与肺燥有关系。沙参能润肺清心,益胃生津,而玉竹可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所以这款汤非常适合秋冬季食用。加猪皮或猪肉一起煲,滋补而不留湿,有虚可补,有热可清,有燥可润。
眼睛干涩:泡杯石斛茶喝
秋季干燥,燥伤阴津,所以有些人会明显感觉眼睛干涩。这时有不少人会随意买点眼药水来滴,可这样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还可能会使眼睛更加干涩。
中医里有一句话是说肝和眼睛的关系,叫“肝开窍于目”。也就是说肝提供的血液和阴津是可以滋养眼睛。石斛有很强的滋阴养肝功能,古代还有一个明目药方,叫石斛夜光丸,也是石斛为主药配伍制作的,常被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视物昏花不清楚、夜盲等。
咱们日常做为护眼保健方使用,用石斛泡点茶喝就行。需注意的是石斛性寒,脾胃虚寒、常伴有腹胀腹痛人长期服用可能会加重虚寒,故不能单独用,可少量石斛加枸杞子泡茶喝。还可吃些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
咽喉肿痛咳:用荸荠芦根煮水
秋季最易发的病就是咽喉肿痛了。小儿属纯阳之体,更容易耗伤阴津,所以这尤其在孩子身上表现的症状比较严重。平时可以多吃点芦根、荸荠。
中医认为,芦根味甘,性寒,入肺、胃经,其味甘多液,善滋阴养肺,对咽喉炎症以及口腔炎、牙周炎等有良效。素有“地下雪梨”之称的荸荠也是清热化痰、开胃消食、生津润燥的好东西。
清代瘟病学家吴鞠通写了一本书叫《温病条辨》,里面有一个药方,叫五汁饮,这个方子主要成分主要是梨汁、荸荠汁、藕汁、鲜生地和麦冬。就是把梨100克,荸荠100克,藕100克,麦冬500克,鲜芦根100克用布拧汁或榨汁,生津止咳的作用非常好,可把它当成日常饮品。
如果嫌麻烦,也可取芦根5克,荸荠5克,玄参或太子参6克一起煮水喝。需要注意的是,小孩子咽喉肿痛很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如果有发烧还是要去医院看。
(梁朝海)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林增崇)一个逆行、一个酒驾,交警部门根据事故现实认定双方负同等责任,但由此引发的麻烦事令事故双方都始料不及。2016年7月8日下午4时35分,陆川籍驾驶人吕某驾驶桂KV65××号重型货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