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式养殖,水渠成鸭子戏水的好去处
养殖户给鸭子喂料广恩村是玉州区南江街道南郊的一个行政村,现有村民1543户6719人,39个村民小组,其中贫困户175户共671人,致贫原因以病残、缺技术等为主。今年,该村两委定下了为132户贫困户(共505人)脱贫的攻坚目标,一个依靠番鸭产业扶贫的计划正在该村上演。
建扶贫产业基地 养鸭分红助脱贫
为了帮助贫困户抱团发展、共同脱贫,今年7月底,由广恩村村干部牵头、175户贫困户参与的广恩恩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合作社打造的番鸭养殖基地建设也已进入收尾阶段。该基地通过转租村里的50亩闲置地,建设10个标准化养殖棚及办公区、仓储区、宿舍区等,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养殖番鸭,175户贫困户利用扶贫资金入股,收益将以分红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
“目前基地已完成建设,共投入100多万元,今年8月1日正式引入第一批鸭苗共5000只,近期准备购置第二批。”广恩村党委书记文武良告诉记者,考虑到村里贫困户较多,靠单干发展难以解决贫困问题。因此,村干部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实地考察扶贫产业项目后决定集中发展产业,并与农业龙头的绿野公司合作,由其提供鸭苗和技术指导,在村里打造扶贫产业基地帮助贫困户抱团脱贫。“将来的所得利润,除了留一部分作为集体收入促进基地发展,其余的将以分红方式发到贫困户手中,帮助他们实现增收。”
“建设资金主要通过与自治区扶贫办协调,通过‘先建后补\’的方式解决,即先由建设单位垫付建设资金,经验收合格再结算发放补助。”文武良表示,基地启用后,下一步除了扩大养殖规模外,还计划增加绿化,并考虑为番鸭购置相关保险。
首批鸭苗入驻基地 将打造玉林最大养鸭场
在广恩村产业扶贫基地,大门两边的一副红字门联——“广阔天地棠棣春风展开扶贫工作恩泽人民鹏程万里奔向致富乡村”向大家彰显着以产业脱贫奔小康的决心。一条整洁的硬化路直通基地内,除了三两处简易的新平房,最为显眼的是10个绿色的养殖大棚。养殖区总面积达20000㎡,共设10个棚区,每个面积1200㎡,内设一个120㎡的吊脚大棚和一条长长的水渠等,大棚“外墙”由通风透气的绿色网状材料构成。其中两个棚区已有“户主”——番鸭入驻,鸭子或在大棚底下纳凉,或在渠中戏水,或悠然自得地进食,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前基地聘请了村里的两个贫困户负责喂养和管理,每人每月工资3000元,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文武良打算,今后扩大养殖规模后,将再聘请2-3个贫困户。
“棚式养鸭跟传统的鱼塘养殖比较,不仅可利用大棚为鸭苗保温,还节省空间,且便于观察和管理。”广恩村村委副书记邓泽沼告诉记者,每个棚区可容纳番鸭2500只,整个基地可同时养殖鸭苗20000多只,一批鸭苗从购进到出栏的养殖期约120天。“我们可以自己找收购商,合作的绿野公司也会帮我们销售,价格相差无几,销路上基本不用愁。”邓泽沼说,目前成品鸭的市场价格较为稳定,批发价在9-10元/斤,为了使销售价格不受影响,他们主要以分批的方式养殖。他表示,等其他棚区也引进鸭苗养殖后,该基地或将成为全市养鸭规模最大的基地。此外,除了完善棚区绿化,他们还将考虑在基地发展套养。
“由于靠近城区方便村民外出务工,村里的扶贫产业发展顺利,我们有信心实现脱贫目标。”作为村委书记的文武良对于这场率领“番鸭大军”开展的扶贫攻坚战充满了信心。
(记者唐劲梅实习生毛汉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楷诚通讯员陈金茂)连日来,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在市区的清宁路、美林街、玉州路、民主路、江滨路、广场东路、金玉路等主城区街道开展电动自行车(电瓶车)闯红灯、逆向行驶、违法载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