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宇实习生马探宇)12月16日,据省统计局公布调查资料显示:“十二五”的五年,是陕西工业深化改革的五年。在经历了煤炭黄金十年结束、全球油价暴跌等影响,以资源为主的陕西工业增长速度进入新常态。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陕西坚持工业强省目标,贯彻工业稳增长政策,全面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实现跨进中等发达省份行列的既定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总量规模持续扩大
“十二五”以来,全省各地积极培育发展中小企业,保障工业投资项目顺利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逐年递增。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提高统计标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由2010年的4564户减少至3684户。经过五年发展,截止2015年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已达到5097户,比2011年净增1413户,单位数位居西部第四,西北第一。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非能源工业占比提高
“十二五”期间,陕西非能源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较好的补充了能源工业下行给全省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2014年,非能源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460.4亿元,较2010年年均增长19.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3.1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15年前三季度占比达到69.6%,比2010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成效显著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全省仅仅围绕“大项目带动”,以增量促转型,工业投资项目成效显著,先后实施了华电榆横煤电一体化、中煤榆林甲醇醋酸深加工综合利用、陕西未来能源煤间接液化、延长煤油共炼、陕西有色榆林铝镁合金、“千亿百项”技改工程、大飞机、新舟系列客机、无人机、“百万辆汽车工程”、三星电子高端存储芯片、钛及钛合金产业链、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强生生物供应链基地等一大批重点项目,为工业发展不断输血供能。
重点产品生产稳定
部分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十二五”以来,陕西多数重点产品生产形势良好。能源产品生产稳定,天然气、原油、煤炭产量分别位列全国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非能源产品增势较好,金属镁产量位列全国第一,锌产量位列全国第三,化工、食品、中药、电子信息产业等重点领域主要产品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年均增长率。
大中型工业保持增长龙头企业实力增强
“十二五”期间,陕西实施大集体引领战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大中型企业增长稳定,成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2014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达到985户,比2010年净增323户,其中,大型企业206户,净增120户,中型企业779户,净增203户。
从全省工业大型龙头企业看,2014年,全省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262户,比2010年净增123户;其中,百亿元企业21户,比2010年净增6户,2户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2015年,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入围世界500强,成为继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后第二个进入该名单的陕西企业,陕西成为西部地区唯一有两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省份。挖潜增效提高质量制造业利润逐年攀升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省工业企业积极挖掘自身潜力,通过降低成本、完善管理、拓宽经营渠道等方式,确保工业经济效益运行质量。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24.89亿元,较2010年年均增长15.7%;实现利税3565.44亿元,年均增长10.4%,其中,利润总额1877.44亿元,年均增长6.3%,40个行业大类全部实现盈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11.1%,在全国位居前列。
从行业看,近两年来,煤炭开采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是利润减少的主要行业。2014年,三大行业利润总额较上年净减少超过370亿元,占上年利润总额的17.2%。而大多数制造业行业利润高速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17个大类行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超过20%,占制造业大类行业总数的54.8%。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研发投入逐年递增
“十二五”以来,全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规模以上工业R&D人员投入与经费支出逐年增加,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工业科技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产业升级。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R&D人员投入7.58万人,比2010年增长1.1倍;R&D经费支出160.69亿元,比2010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22.6%。
特别是近年来,在“两创”战略的实施和带动下,高技术产业对创新的投入逐渐加大。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
六大新支柱产业蓄势待发
近年来,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从一定程度上倒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同时,政府加大对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研发。
随着工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全省围绕化工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和医药产业形成的六大新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
国企改革不断深入非公经济总量扩大
随着第二轮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陕西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国有企业活力被进一步激活,非公经济得到良好发展。同时,在税收、土地、社会服务建设等方面给予非公经济更多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环境。
区域经济协调共进地区发展特色鲜明
“十二五”以来,全省深入实施“一市一策”,扎实推进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三大区域互补互动,协同共进,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持续性进一步增强。2014年,关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3041.58亿元,较2010年年均增长16%,对全省工业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增强;陕北地区完成产值5157.76亿元,年均增长13.2%,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陕南地区完成产值2427.09亿元,年均增长33.1%,增速领跑全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贺艳)4月中旬,全省大部喜迎今春首场透墒雨,前期旱情大部解除,对春播及夏粮作物后期生长十分有利。目前仅关中局地和榆林局部存在轻度气象干旱,其余大部无旱。据省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陕西大...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