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榆林新闻 > 正文

为这个民心工程点赞 榆阳区岔河则乡白河庙村改造排渗水壕60道增产玉米6万斤

来源:陕西农村报 2015-11-25 02:5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贺世梁 通讯员 王森 左泽)9月18日,笔者在白河庙村二组农田改造项目试验地,看到集中连片的玉米长势良好,绿油油的玉米秆足有一人多高,该组组长李世祥随手剥开一颗果穗的苞叶,金灿灿的果实便显露出来。他告诉笔者,这100亩玉米地就是去年村里基本农田改造实施的项目区,共改造60道排渗水壕,新增的田地达到30亩。项目实施以来,预计全年可节省劳力900个人,增收玉米6万多斤,直接收益约15万元。

肯改变办法总比困难多

岔河则乡白河庙村位于榆林母亲河——榆溪河重要支流白河流域上游,全村人口586人,田地两千多亩。优质种植区在河道的两边,水源足,光照充分,土壤养料多样化。白河庙村党支部书记罗根堂介绍,整个白河流域地下水位高,当地人不得不将上好的水浇地分块,每隔两亩左右挖一道深度约一米的排渗水壕。每年春季耕作前,村民们都要深挖自家田地两旁的排渗水壕,畅通排水渠道,防止雨季发生水涝灾害。若不能及时引流排放,积水面超过耕地面,不仅不能耕种,而且会发生大面积的盐碱化现象。这样的情况严重阻碍了该村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每到夏季,水壕边的芦草长势迅猛,每家每户花在除草上的工夫很多。

村民陈生祥说:“一年下来,用在水壕深挖、除草、割草等劳作量至少得15个人工。”该区其他地区均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而白河庙村却因地块零碎、排渗水壕无法改造难以配套实现机械化作业,这让二组组长李世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2012年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挖壕,累了便和老乡们坐在地上拉话。往年乡亲耕作这块土地都用牲口拉犁耕地,距离水壕边一米多的地方,耕地的牲口怕陷进水地,死活扯不动。大伙一说到春季翻地就愁得不行。说着说着,李世祥眼前猛地一亮,想起草滩区广泛运用的多管井打水法,因为他自己家就用多管井取水,熟悉多管井的工作原理,就想着能不能采用这一办法在原来的水壕里安放钻了孔的PVC管,将渗水导出。这样,既解决了水浇地的排渗水问题,又把两畦地之间的壕填平,成百上千块农田就可以连接成片,现代化的机械也就顺理成章派上了用场。

出成果政府农民心一事。

李世祥马上拿出基本农田改造项目可行性方案向村“两委”报告,村支书罗根堂和大家伙商议之后,向乡政府提出申请。后来,这一项目得到了市水务局、区水务局、区科技局的支持。农历2014年8月,村民们拿到项目批准文件,决定先改造村里二组100亩田里的60道排渗水壕。

说干就干,乡亲们热情很高,自筹经费买材料、搞运输。技术方面农家人可是能手,焊接PVC管件、在管道上每隔10cm打孔、在打好孔的管件上缠纱、填充外围大沙,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开展。老少爷们齐上阵,众人拾柴火焰高。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项目区100亩田地上的60道排渗水壕改造完工,并顺利通过了验收,来自市水务局的9万元、区水务局的4.5万元和区科技局3万元的项目资金如期到达村财政账户。

白河庙村村民陈生祥说:“今年我家水浇地全部种了玉米,都是用25马力的四轮耕种机耕作的,从耕到种,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原来我家只有5亩土地,改造后种植面积多出来一亩二分,预计可以增收2000多斤玉米,多收入两千元。”据了解,白河庙村大部分农户实施种植、养殖一体化发展,种地收获的玉米都喂给了猪、羊,这样比单纯卖粮食获得的经济效益还能翻一番。往年一道壕从春到秋不晓得要花多少力气,今年却不用挖壕、拔芦草了,因为没有芦草在田地周围抢走养分,庄稼自然长得更好,天旱的时候打个小坝,让水位上升,回补玉米所需的水分。该村村支书罗根堂说:“没想到的好事,现在试验成功了,项目区新增的30亩玉米地,再过半个月就要全部收割了,这真让我们高兴啊。”

筹资金剩余农田需改造

项目试验取得了成功,这个办法在该村河道地区确实可行。目前,白河庙村二组还有300亩地需要改造,涉及160道排渗水壕,如果可以实施,就会为村民又增加30万元左右的直接收入。若按照之前改造100亩田地的花费来计算,除去农民自己投资投劳的费用,每道排渗水壕所需的材料费约2400元。

“改造剩余排渗水壕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二组组长李世祥告诉笔者,“我们正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解决资金投入的问题。”

据了解,该区白河流域、圪求河流域、榆溪河流域的很多土地都和白河庙村土地一样,田地在河流两侧,离河近、水位高、地块零碎,耕种起来花费劳力多,大型机械进不了地,不便于推广机械化,成为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瓶颈”。要是能在全区类似水浇地推广白河庙村的这一做法,该区农业现代化就会向前推进一步,广大河道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也将会迈得更快。

新闻推荐

烙在我心中的伟大领袖——杨宏军的红色收藏梦

毛主席铁皮画。不同时期的毛主席像章。“全国山河一片红”像章毛主席像章。杨宏军展示他收藏的毛主席像章。■靳天龙今年52岁的杨宏军是榆林市榆阳区人。小时候“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为这个民心工程点赞 榆阳区岔河则乡白河庙村改造排渗水壕60道增产玉米6万斤)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