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邱雪梅)“这些塑料薄膜是干什么用的?”“它们主要是用来保水保肥的。”近日,港南区桥圩镇广西葵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荔枝龙眼种植基地迎来了40多名参观学习的农民。这是港南区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而专门开设的“田间课堂”。
去年7月份,港南区被列为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截至目前,该区已举办培训水稻、水果和蔬菜3个主导产业培训班4期,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50人。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阳光工程的转型升级,是为了培育出一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港南区农业局副局长梁是华介绍,为了确保培育工作顺利开展,该区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培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培育管理,落实培育任务。同时,落实港南区八塘镇高庆蔬菜专业合作社、港南区勇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港南区二两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蔬菜班实训基地,广西良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港市通达米业有限公司、港南区桥圩镇锋兴粮食加工厂等为水稻产业班实训基地,星宝红心红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蕃石榴种植合作社为水果产业班实训基地,桥圩镇永梧村白水垌水稻高产创建基地为统防统治员培训班实训基地。
港南区切实做好新型职业农民招生遴选工作,以确保招生对象的素质。该区从2014年7月份开始到10月份,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摸底调查,收集全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信息资料,由村委推选,乡镇政府确认盖章,再报港南区培训小组,层层审核,从年龄、生产规模、收入上严格把关。
为了确保培育质量,港南区选定具有教育资质的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机构,负责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此外,该区还选出一批优秀的农业技术人员,结合区内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培育。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