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三大门内的垃圾收集站经过三次改造后,既方便垃圾倾倒和清运,又环保美观
清运车正在自动化作业,污染小,省时又省力
石佛沟桥头,新近设置的垃圾收集点
●记者杜方远
有人说过,看一户人家的文明程度,就看他们的卫生间;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就看这个城市的垃圾处理水平。这说法有几分道理,往往最脏的地方,才能显示出主人的勤劳、干净和文明。
就一个城市而言,散布于各个角落的垃圾收集站点,其设置的理念、现状以及垃圾的收集和处置方式,无不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态度。
9月15日,记者路过石佛沟大桥,发现一排绿色的垃圾桶赫然出现在桥头,颇为“睹眼”。以前这里是一片相对开阔的空间,虽说没有设立公交停车牌,但这里早已自然地形成了停车点。这些垃圾桶有盖子,可垃圾散发的恶臭依然令人难忍,这天雨下得很大,等车的人及来往行人只好硬忍。垃圾桶下残留着不少垃圾,其中有一些玉米壳就扔在桶下,这一幕在原本洁净的桥头显得格外刺眼。
“这里前不久才安放的垃圾箱,占用的是公共空地,谁也没什么好说的。要是离谁家近点,肯定会有意见。”一位乘客说道,“不过,这下却给周围饭馆、门市倒垃圾带来了方便。”石佛沟大桥连接着小区、大桥公园和商业区,周边的居民每天早晚都会经过这里到公园休闲、健身,而桥头这一带本是一个热闹的去处,在许多人眼里是一块“风水宝地”。然而,就是这一片难得的“宝地”,竟然是“垃圾问题”先行,抢占了有利位置。至于这样的选址是否有碍观瞻,究竟需不需要在此设置垃圾箱、应当在何处设置才能方便垃圾倾倒、收集?这些问题,很少有人关心。
在城市生活中,垃圾桶就像“一等公民”,哪里热闹就往哪里凑,哪里亮堂就在哪里“站岗”。过于密集的垃圾桶设置,市民却并不买账,随时乱扔垃圾的现象比比皆是。看来,良好的文明习惯的养成并不取决于垃圾收集起来方不方便。
一位中年出租车司机跟记者说:“在一些大城市找个垃圾箱扔垃圾并不好找,逼得你不得不遵守公德、讲文明;同样,就拿城市来说,满大街随处可见垃圾箱的做法,无论初衷如何,但并不代表这样的城市更文明、更有品位。”
垃圾收集站点的选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最起码的有两点:一是方便服务区内环卫车辆作业和垃圾收集车作业安全;二是减少对居住区内景观的破坏和利于保护公共环境。这一点,从延大在三大门内垃圾收集站的选址及其三次“变脸”,看得更清楚。
该校三大门内不到50米的地方,也是一个三角地带,是三条路的交叉点,相对开阔,像一个小广场,人流量大,盛夏之夜这里是人们的纳凉之地。几年前,这里并没有建垃圾收集站,后来见有工人在道路交叉点挖坑,原来是要建一个几米见方的垃圾坑。把垃圾收集站设在“门面”和住户的“眼皮底下”,垃圾的臭味令人难忍,尤其在炎热的夏天,腥臭随风飘散,垃圾脏水引来蚊虫,令人烦恼不已。这样的设置显然是只考虑到了便于环卫车辆作业和垃圾收集车的作业安全,却忽略了环保和景观问题,结果却发现坑状的垃圾池清运起来更不便。于是,一个巨大的铁制垃圾箱“杵”在这一
显眼的地方。这下,清运倒是方便多了,但校区景观被大大损害,环保更加无从谈起了。
再后来,这里出现了一排15个绿色的垃圾桶,它们与周围的草地和绿化带融为一体,不细看难以看得出来。这样一来,似乎种种矛盾缓解了。虽然,这一片家属区日产的垃圾量并没减少,却看不到以前垃圾堆积如山的尴尬情景。同时,几条道路边散放的垃圾箱减少了好几个。
郝彩珍,延大雇的环卫工,她在此做保洁快3年了,她告诉记者:“从9月1日起,垃圾清运方式变了,以前的那家物业公司每隔一天来拉一回,铁罐子上的垃圾都堆不下,溢到了地上、路上,居民没法扔了,就只好扔地上,垃圾满地,污水乱流,这又在校门口,来往行人不断,我想老师和学生们心里肯定都不舒服,只是不说出来罢了。现在,换了另外一家公司来拉,叫邦万物业公司,每天清运三四次,基本上存不下垃圾,有这十来个小桶子就够用了。在老校区我们有20多个环卫工,原先成天累得要命,现在就轻松一些了。”这样的工作,每月仅挣1100多元,但她很知足。
有话直说
●记者杜方远
给垃圾箱安个人人都欢喜的“家”,的确很难,难在要处理好各种矛盾。如果过于注重小区的环境,设个垃圾收集点,居民会反感地质问:“那我们的居住环境谁来保障?”而小区离不开处理垃圾的设施,这是生活必需配置的。但是,每天产生的垃圾要是不能及时收集、清运,对居住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大。
据了解,榆林市现在有部分小区并非通过建垃圾收集站去解决垃圾问题,而是采取在角落处设置有盖垃圾箱,每天清理一两次的管理方式,而且各个楼层间都有垃圾箱,及时清理,既能保证小区的环境卫生,对住户的居住环境也不会造成影响。
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未设垃圾收集站的多层住宅每4幢应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并建造垃圾容器间,安置活动垃圾箱(桶)。而收集站的
规模是根据服务区域内规划人口数量产生的垃圾最大月平均日产量确定的,达到5000人的小区应配套垃圾收集站。其设备配置根据其规模、垃圾车厢容积及日运输车次来确定,收集站要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收集投放点的位置应固定,并符合方便居民、不影响市容观瞻、利于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机械化收运作业等要求。
如果对“配套设施”重视度还不够,或建成却没有投放使用,规划的选址迟迟无法落实,必然会使居民倒垃圾“难”,环卫工人收集垃圾“难”,依然是怨气多多,意见纷纷。
因此,在设置垃圾收集点的位置时,一定要综合考虑风向、隐蔽性、运输便利性等各种因素,既要满足收集、清运垃圾的要求,又要保障居民居住环境的干净优美,这成了广大住户的共识和良好愿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喜平记者董新银)10月18日,西北大学MBA教育中心与延长石油枣园宾馆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延长石油枣园宾馆有限责任公司,地处榆林市枣园路,非常适合MBA学生实习和工作。在枣园...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