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静)从2008年的试点,到2010年1月的全面启动,榆林市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以保障民生为核心,实行市级统筹,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作呈现四大亮点。
亮点一:市级统筹,收支两条线
榆林市在2010年启动实施社会养老保险时,实行市级统筹,县区经办,分级负担,财政专户管理的模式。基金管理方面使用农业银行的现金平台运行,各县区年初将财政配套资金、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归集存入县区经办机构收入过渡户,每周五自动划转至市级经办机构收入户,每月30日自动归集到市财政专户。养老金支出方面,每月月初县区上报基金支付表,审核汇总后由财政局将
所需养老金拨入市级经办机构支出户,通过网上银行当日将县区所需养老金划拨至各县区经办机构支出户,县区经办机构通过农业银行现金平台进行社会化发放。
亮点二:城乡居民一体化
榆林市城乡居民实行相同缴费档次及补贴标准,统一经办管理,同等待遇标准,设置了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500元这11个缴费档次,由城乡居民自愿选择。对符合领取条件的60周岁及以上居民不分城乡、不分年龄段,基础养老金统一为每人每月110元。市城乡居民养老经办处主任温泉说:“榆林市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不仅实现了经办管理、制度建设、信
息管理、缴费标准、保障待遇‘五统一\’,而且真正体现了公共财政均等化,城乡居民无差别。”
亮点三:全市实现信息化管理
榆林市依托省信息平台,在全市全面展开全省统一信息系统的推广实施工作,并于2011年3月开始上线使用。2012年,在已建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按照实际应用需要,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查询、统计、财务和银行实时接口等开发任务,同时,与该系统兼容的财务和统计管理软件也已正式投入使用,实现基金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网络化管理。使榆林市步入了“省、市、县、乡镇”四级业务全省大集中的道路,实现了参保登记、缴费管理、待遇发
放、基金管理、业务查询、统计报表等全程信息化管理,促进了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亮点四:金融终端解难题
为有效解决养老金领取不便的局面,经办机构与农业银行合作,通过金融机构购买服务,在全市的乡镇和中心村确定一名服务点代理人员,并按最低兑付金额的15‰作为酬劳,在人口相对密集但较为偏远、有固定电话的行政村,通过安装无线支付通,解决当地农民领取养老金的问题。目前,全市已在人口集中的乡镇和中心村新安装ATM机15台,布放支付通2230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基本实现了居民足不出村就可领到养老金。
新闻推荐
“小时候,常常看到妈妈赶着端午节之前,买粽叶、包粽子、蒸粽子,糯米加青叶的乡土气,脑海中至今还留有印象。自己包的粽子:挺香!”家住市场沟的李姐是一位70后。在她的记忆里,只有清水粽子,味道才最正宗,才...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