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图为市民在市区解放路选购灯笼。(记者张思摄)
图为市民在选购春节饰品。(记者易舟芹摄)本报记者 易舟芹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马年春节将至,市民们都有什么打算呢?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随机采访。
合家团圆
贾婷玉(女,42岁,酒类经营者)
去年春节,我和朋友去南山寺玩,还帮朋友卖彩票。
今年,我打算带着孩子们一起回新疆老家。我已经订好飞机票,大概4个小时就可以到家了。我有5年没回去了,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也很怀念家乡的冰天雪地。小时候,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晶莹剔透,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打雪仗、滑雪、溜冰,不亦乐乎。而我的孩子却只在电视上看过雪。所以,我想让孩子亲身感受一下家乡的冰天雪地所带来的快乐,以及南北不同的文化、饮食、环境等。正月十五,我的家乡还有冰雕和猜灯谜活动,很热闹。我还约了老同学聚会,几年没见,想和大家一起好好重温上学时的纯真年代。
卢建军(男,39岁,自由职业者)
去年春节,我和家人一起回老家覃塘欢聚。
今年春节,我们决定在市区过。年三十晚上,我打算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岁、聊天。其实,年夜饭吃什么不重要,要的就是全家团圆的那种气氛和年味,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平时难得全家人聚在一起,所以很开心。毕竟在家里过春节更符合我们的传统,过年就是团圆、守岁,是一份回家的归属感。
平时我爱好摄影,所以我也会留意QQ群里的信息,在春节期间跟着群友去拍照,享受一下摄影的乐趣。
李延艺(男,30岁,港北区港口高级中学教师)
去年春节,我们家农历二十九包粽子,年三十祭祖、贴对联,然后去南江大哥的家里吃年夜饭。孩子们在一旁玩耍,主妇们在厨房里忙碌。大街小巷不时传来爆竹声,交织成除夕欢乐的乐章。在吃年夜饭时,我想也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心头的充实感是难以言喻的。当天晚上,我收到许多学生发来的祝福短信,让我感动不已,为自己身为教师而感到自豪。我爸爸和妹妹也都是教师,过年期间,经常有学生来拜年。
我是书法爱好者,所以今年春节,我打算在农历二十九那天义务为群众写春联,把一幅幅充满喜庆和福气的春联送到群众手中。我还打算在春节期间做一些家访,因为平时有些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过年了,大多数家长都会回来,我打算和家长聊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交流教育理念和方法。
杜林芳(女,53岁,市司法局工作人员)
去年年三十晚上,我做了一些湖南口味的家乡菜,还做了一条红烧鱼,寓意“年年有余”,还有年糕,图个好意头。半夜十二点整,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除旧迎新。
今年,我提前一个月就把室内室外、房前屋后彻底打扫干净了。因为女儿在东莞要进新房,所以我和老公打算去东莞与女儿团聚。过年过年,图的就是一家团圆。我老早就准备好了腊肉、香肠、干货等10样东西,想带去给女儿。
精心安排
周金有(男,35岁,港北区宣传部工作人员)
去年春节,我们家五兄妹都从南宁、玉林等地回港北区大圩镇和爸妈一起过年。我们经常在过年时搞娱乐活动,比如打气排球、打牌等,以前我们几兄弟还专门去镇上参加过篮球比赛呢!
今年春节,我们打算除夕和老人一起包粽子,吃年夜饭、看春晚,兄弟几个在一起聊聊这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打算。初一派红包,给老人拜年,看村里的瑞狮表演,希望今年狮子能把好运带到我家。初三去探亲访友,然后搞一些娱乐活动,大家一起欢庆春节。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就吃汤圆,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刘华富(女,26岁,港北区中里乡政府工作人员)
今年春节,我打算老老实实在家陪父母看春晚,然后给每一位认识的朋友发短信祝福,坚决不群发。大年初一,好好睡上一觉,直到自然醒,给每一位家人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再去给亲戚们拜年。大年初二,我想到街上看篮球赛。每年春节,中里街的篮球场格外热闹,记得小时候邻家哥哥最盼望的就是春节球赛了,只是我长这么大,还没去看过。今年我一定要看看有23个村参加的篮球争霸赛。听说今年还增加了拔河比赛和醒狮比赛,可以过足瘾了。大年初三,我值班。大年初四,是我们壮家的走亲日,所有亲戚都集中在我家吃饭,所以这一天我只有洗洗刷刷的份。大年初五,听说小时候的好朋友今年回家过年,儿时那种纯真的感情是现在无法找到的,所以一定要去看看她,顺便看看她的宝宝。晚上准时参加初中同学毕业十周年聚会。我很期待这次聚会。大年初六、初七,我想选择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去旅行,整理好心情,向新年新开始出发。
增加收入
谭庆新(女,43岁,贵港市荷城义工协会会员)
做义工,每天都很忙,忙得我去年是怎样过春节的都记不起来了。
今年春节怎么过,我还没有空闲来打算。这段时间,爱心企业送了不少物资给桂平和港南区木格镇的贫困生和敬老院,我要整理资料,做好安排,在春节前把这批物资发放出去。现在义工协会要做的事情都已安排到3月了,我首先要把协会的工作做好,然后才能考虑我自己。大家过好了,我就过好了!做义工是没有工资领的,我还要自己攒点钱过年,给孩子交学费。以前家里开店,我在经济方面还没有这么紧张,现在80多岁的老奶奶中风了,需要人照顾,没办法开店了。儿子放假回来,我让他照顾老奶奶,我们俩口子就可以出去工作,挣些钱过年。
葵仁华(女,41岁,港北区港城镇旺华村东华屯农民)
因为8年没回过云南老家,所以去年春节,趁妹妹进新房的机会,我专门回老家过年。
今年农历二十九,我打算包粽子,然后祭祖。村里没什么文化活动,大年三十打算在家看看电视,好好休息一下。因为这段时间一直砍甘蔗,没怎么休息过。大年初一、初二和孩子们一起玩,放松两天。因为初三我又要开始砍甘蔗了,如果少去一天,收入就少了70元。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坚守岗位
甘庚兰(女,45岁,市人民医院儿内二区护士长)
家家辞旧迎新之际,正是我们儿科护士坚守岗位之时。去年大年三十,因天气的关系,住院患儿激增至80人,我从早上7:30上班,和科室人员一起挂灯笼、贴年画、发放气球后,开始一天的治疗护理工作,一直忙到下午5:30。关于过年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家里人做的。初一我到病房看望坚守岗位的医务人员,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向住院治疗的患儿发放气球等新年礼物,送上新年祝福。
节假日期间,我们护士都是随时待命的。今年春节没有什么打算,为了孩子们,这里的护士没有一个人能完整休完春节长假。长假对于我们来说是“奢侈品”。我从来都没想过出去旅游,做儿科护士就是这样,随时准备着回到岗位,保证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让病儿早日康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谭奕东(男,34岁,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医生)
去年春节,我在成都华西医院进修,没有回来过年。
今年大年三十我要上夜班。在急救中心,是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的。节假日期间,是我们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特别是急救中心,要24小时待命,通宵工作是平常的事。大年初一,我要观察病人的情况,制定每天的治疗方案,并和家属沟通。春节上班的医护人员都非常敬业。老百姓在家里团圆过节,如果是小毛病,能尽量不去医院就不去医院,所以,来急诊科就医的,多半都是病情重、症状急的患者,我们都是全力以赴去抢救病人。重症监护室跟外面的世界是两个景象,一进病房我就忘了是过年了。干我们这一行的,过年和平时没什么区别,大家都习惯了,习惯了除夕夜出诊、抢救病人,习惯了过年不陪家人。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