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和漏斗,两个毫无相关的东西,大家如何将它们组合在一起?”12月18日下午,由市教育局、市科协联合在荷城初中举办“点燃发明之火——青少年发明创造知识讲座”,邀请了全国创新型优秀教师蒙科琪老师帮助学生“点燃发明之火”。
“在没有猫眼的情况下,可以用漏斗代替!”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大声回答道。
“将漏斗套在门把上,方便开锁!”一位男同学举手发言。
“回答的非常好,全国创新大赛一等奖就是你的了!”蒙老师介绍,夜间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经常找不到锁孔,但是通过漏斗原理,钥匙可以轻松地滑入锁孔里,这个由玉林市育才中学的学生高楚敏创作的夜间易开门锁获得全国创新大赛一等奖。
蒙科琪介绍,科学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神奇,那么遥不可及,科学其实就在大家的身边,要善于发现,敢于去创新。
科学源于生活,所以要多留心观察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生产劳动中的不足、不便或者缺陷,针对新的问题构思新的方案,从而确立发明创造课程。港北区西江小学的学生陆蓓经常要画板报,可每次画的不够整齐、美观,怎么办?她从“木工墨斗弹线”中获得灵感,制作了墙报画线器,可以轻松在各个角度画出整齐的线条,她的这个创作获得了全国创新大赛二等奖。总的来说,选题首先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
有了选题,就要懂得构思,这也是整个发明创造中最关键的环节,我们需要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技术方案,并找出实施设想或方案的途径。此时,集思广益非常重要,要多和身边的人积极讨论,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的桂旭湘在做“安全可坐楼梯拐杖”的时候,最初他只是想帮老爷爷老奶奶做一个方便上楼的拐杖,后面有同学提醒他,爬楼梯累的时候如果有个板凳休息更好,他就将这个提议加到创作里,最终完成的创作获得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蒙科琪提醒,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要打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多动动脑子,多进行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就比如门和漏斗,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样物体,组合起来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在不停地改进、失败再完善的过程做,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发明创造品并造福人类。(张彬)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